姜 懿
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醫療市場化的持續深入,醫患糾紛發生率呈現為不斷增長的態勢。醫患糾紛的種類較為繁雜,且類型多種多樣,相應的矛盾尖銳且集中,倘若處理不當,往往會引發惡性、暴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諧社會建設。人民調解引入醫患糾紛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其已經成為各個地區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1]。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醫患糾紛人民調解還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民調解的效果。因此,如何解決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問題,進一步優化醫患糾紛人民調解模式就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盡管,基于衛生、司法等相關部門的領導下,再加上保監會的有效支持,醫療責任保險試點在獲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因為保險公司本身的營利性質,其所推出的一個險種往往需要精算師進行多年的估算。從客觀層面來說,保險公司本身對于醫療責任保險的重視程度不足。與此同時,盡管醫院每年均會投保醫療責任險,但一旦發生醫患糾紛,保險公司本身的主動性嚴重不足,理賠效率低下。
針對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實踐情況來看,盡管相關部門針對調解進程中的信息披露進行了要求,但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調解進程信息并沒有針對雙方進行公開,這就導致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仍舊沒有得以妥善解決[2]。此外,醫調委針對醫患糾紛的調解往往并沒有通過專門機構針對醫療事故進行技術層面的鑒定,導致衛生行政機構也不能夠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針對相關責任方實施行政處罰,公平性有待完善。
醫院糾紛人民調解在我國仍舊處于發展的初期,醫調委針對調解隊伍的建設相對不夠完善,大部分調解人員都是通過公檢法司等部門的退休人員任職,隊伍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于相關規章制度的掌握情況并不了解,其本身往往難以做到既根據法律與事實,又讓醫患雙方均能夠接受的駕馭水平。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醫療責任保險推進緩慢已經成為制約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就必然需要建立健全醫調委與醫責險之間的銜接體系。具體來說,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推動銜接體系的建設:首先,各個醫院必須要真實、全面地上報每年由于醫患糾紛所引發的各類賠償金額,以此來為保險公司估算提供有效的依據。其次,針對屬于保險公司承保范疇以內的醫患糾紛,各個地區醫調委必須要主動開展調查、調解,并協調保險公司進行定損、定性以及定則等諸多環節的同步開展。最后,當相應的條件趨于成熟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選擇公益性的強制醫療保險制度,基于利益平衡的層面,有效推動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制度的發展。
醫患調解信息披露是保障醫患糾紛人民調解順利推進的重要基礎。對于醫患調解信息披露,可以嘗試借鑒法院審理公開的方式,即針對醫患調解信息披露相關流程進行明確的規定,不僅僅需要向醫患雙方進行公示,同時還需要明確要求各個醫療機構需要定期向社會進行信息公開,從而有效消除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能夠讓醫療機構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進一步消除部分人民群眾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
要想保障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公平性、專業性、科學性,調解隊伍綜合素質至關重要。這就需要醫調委高度重視調解隊伍的培訓教育工作,綜合參考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發展實際,邀請調解、醫學、法律等相關的專家,利用多元化的培訓教育方案,包括模擬式、案例式、體驗式等途徑,全面提升調解隊伍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醫患糾紛人民調解作為一種新興的處理方式,其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針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主動引入有關行業的經驗教訓,制定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全面提升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的效果,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