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怡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王某向朋友李某借款十萬元,并約定到期歸還,王某當即寫下借據①一張。數日之后,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偷走當時寫下的欠條并銷毀,此后在李某追償時王某對借款一事概不承認。
本案中,王某為消滅債務而竊取欠條并銷毀,此行為是否構成盜竊罪需要從盜竊罪犯罪對象入手,即探究財產性利益能否作為盜竊罪犯罪對象的問題,而在確定財產性利益與盜竊罪犯罪對象關系之前,先要明確借據的法律性質。
關于借據的法律性質,學術界看法不一。有學者認為,借據不同于有價憑證,不具有與財產權利的不可分離性,借據僅對債權債務關系起到證明作用,并不能對其設立、變更和滅失起到實質性作用②;此外,借據僅是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其本身不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亦不具有交易性和流通性,因此很難在二者間做出包含與被包含關系的結論。
筆者認為借據應當屬于債權憑證范疇,屬于特殊的有價證券,理由如下:
其一,借據本身的載體并無經濟價值,但作為證明當事人間借貸關系的重要憑證,其所具有的財產性利益才是真實價值的體現。
其二,借據與借貸關系緊密結合。由于借據應用的通俗性和普遍性,在現實生活中當事人雙方往往出于私人關系,訂立過程簡便,除借據外通常無其他借款證明。因此,當債務人竊取借據之時,借據所記載金額與等數額財產并無區別,作用類似于有價證券。一旦借據滅失,債務人償還債務的義務便從法律層面變為道德層面,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護。
其三,借據符合有價證券中關于特定債務人的要求。債權人對其具有占有性和支配性,僅在交易轉讓之時有所限制,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認借據關于“特定債務人”的根本屬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特殊情況下,尤其是債務人以消滅債務為目的而竊取借據時,借據應當被視為特殊的有價證券,具有財產性利益而值得法律保護。
所謂財產性利益,指狹義財物以外的財產上的利益,包括積極財產的增加與消極財產的減少。③要明確財產性利益是否可以作為盜竊罪的行為對象,需要明晰財產性利益與財物的關系。
否定說認為,財物取狹義,盜竊罪的對象僅指狹義財物,例如廣為流傳的有體性說,童偉華教授就認為無體物不能作為盜竊對象④。肯定說認為,財物取廣義,盜竊罪的對象為廣義財物,有關學者主要從基于法益保護立場的刑事可罰性漏洞填補說和法律文義解釋方面展開⑤。大陸法系學說源自德國、日本等國家,其認為應當將財物與財產性利益相區分,盜竊罪的對象只能是財物而非財產性利益;搶劫、詐騙等罪的犯罪對象中或直接包含財產性利益在內⑥,或分別規定在兩條不同的法律規范中定罪量刑⑦,或規定在同一條文下的不同款項內⑧。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中財物為廣義財物,包含財產性利益,可以作為盜竊罪的行為對象,理由如下:
1.“財物”應取廣義
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審理盜竊案件的司法解釋在規定被盜物品犯罪數額的計算方法時對有價支付憑證、有價證券、有價票證等財產性權利的犯罪數額的計算方法進行詳細說明,這說明財產性利益應當作為盜竊罪對象。此外,由于借據在特殊情況下應當屬于有價證券范疇,具有財產性利益,故從立法角度來看,財產性利益應當屬于財物范疇,財物取廣義。
2.借據滿足盜竊罪行為對象特征
(1)經濟性。借據作為債權憑證的特殊形式,在某一特定借貸關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民間借貸糾紛中,缺少其他合同作為證據,借據本身即可在特定當事人之間代表等數額的價值,滿足刑法保護的法益要求。
(2)轉移可能性。借據本身為有形載體,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為被害人所控制占有,且行為人能夠對被害人管理的財物進行轉移占有,具有可轉移性。
(3)未被法律排斥性。一方面要求合法性,即借據的簽訂程序及內容應當符合法律的要求,為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滿足借據成立的構成要件;另一方面要求未被法律排斥,即不滿足法條競合的情形,依照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構成他罪的,以他罪處理。我國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并未規定盜竊借據的特殊罪名,不滿足法條競合要求,因而符合盜竊罪行為對象特征。
3.符合刑法適用
從刑法適用角度來看,倘若將財產性利益排除在侵犯財產罪范圍外,諸多違法行為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制裁,不利于社會穩定,破壞法律公正。
[ 注 釋 ]
①本文所稱借據,是指民間借貸中的借條、欠條等用以證明借款合同關系的簡單條據,此處指欠條.
②南明法,郭宏偉.以借據為侵害對象的犯罪行為定性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3(4).
③張明楷.財產性利益是詐騙罪的對象[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3).
④童偉華.論盜竊罪的對象[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4).
⑤王鋼.盜竊與詐騙的區分——圍繞最高人民法院第27號指導案例的展開[J].政治與法律,2015(4).
⑥德國刑法典第253條、第263條.
⑦德國刑法典第294條、第255條.
⑧日本刑法典第236條第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