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面向未來的可持續成長能力。
在過去的26年,筆者一直在做一個長期研究—中國本土企業的成長方式。1992年,筆者從3000家企業中篩選出華為、海爾、聯想、TCL和寶鋼5家企業,如今它們已成為有著絕對領先優勢的本土企業。
但是如果倒退回二十多年前,它們當時也是非常小的企業,甚至是剛起步的規模。那么,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它們是如何成為行業佼佼者的?梳理其發展史,有四件事情他們都做得非常堅定。
第一件事情是推動行業進步,培養和發展人才。一家企業如果想成長為行業的領袖,那就要持續地推動行業進步。當你可以推動行業進步時,其實也就有了更大的發展成長空間。此外,是你能不能真正地培養人才,同時不斷發展提升自己。我們常說,老板可能就是企業的天花板。只有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地變革自己,你才可以讓企業有無限的成長可能。
第二件事情是打造組織能力。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支撐其持續進步的很關鍵因素是組織的力量。一些企業發展到最后產生局限性的原因,很多是因為組織能力沒有跟上,所以,組織、團隊能力的打造建設、內部管理模式的錘煉是非常關鍵的。要找到一種適合組織運行的模式,讓企業發展和效率能夠及時適應市場變革與調整。這在今天遇到的一個新挑戰是,組織的能力不僅來源于內部,還來源于在外部能否跟伙伴合作達成一個更高的效率,因此這難度要比幾十年前高很多。
第三件事情是回歸顧客價值。在今天,回歸顧客價值其實更期待于技術的幫助。當今時代,顧客的成長性已經超過了企業的成長性,借助于移動互聯網技術,企業才可以很好地理解顧客。在筆者看來,生意就是生活的意義,商業得以永續的原因是因為生活是永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斷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時候,其實就給商業帶來了持續發展進步的可能性。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企業是否跟顧客走在了一起?這將決定企業是否真正領先和持續地成長。
第四件事情是堅守長期主義。因為只有長期主義才是一個具有持久和持續發展可能性的支撐點,在過去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有些人可能是機會主義者,有些人有可能是階段性的勝利者,而那些真正能夠引領行業和引領變化,并能夠持續存活下去的企業,一定是以長期主義作為導向,以此保證企業能夠真正創造出價值,并能夠抗御或者超越環境所帶來的波動和變化。
長期主義,通俗一點說就是對顧客、員工、股東,包括利益相關者,能付出責任、承諾和愛心。當你有愛、有承諾、有責任的時候,企業的價值觀是可以幫助這個企業持續成長的。
過去,我們通常會關注到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擁有的成功、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優勢。但是,如何讓企業具有面向未來的能力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話題,我們需要幫助自己和企業具有面向未來的能力。這就需要有真正的危機意識來推動自己不斷地面向未來。
我們之所以贊賞華為,不僅是因為華為今天所具有的競爭力和全球行業領袖的位置,也不僅是因為它表現出來的強勁增長能夠真正代表一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還因為它是一個具有未來能力的企業,比如推出5G技術。
而要獲取這種能力,我們需要放棄所熟悉的優勢,放棄所熟悉的經驗,甚至放棄已經固有的核心能力,不斷學習尋找機會創新,協同價值創造,追求更長遠的目標,以此真正地激活自己,面向未來尋找新的成長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