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文婕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研究生教育部,河北 保定 071000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民族的振興和發展離不開青年人的付出,而青年之基在于未成年人。因此一定要抓好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我國未成年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且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學校、家庭、司法、社區等多主體的教育、監管環節工作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滲透進學校的教學工作、家庭的教育生活、司法機關的宣傳介紹、社區的日常展示中,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將會對青少年的犯罪預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精華雖在,但實踐中問題頻出。
首先,學校教學方面,雖然學校開設語文、國學課程,并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并沒有貫徹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許多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典型如禮樂春秋、忠孝仁義、儒道法墨、陰陽縱橫朗朗上口,甚至能夠脫口而出,然而在生活中卻無法貫徹始終。學校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專注于應試教育上,唯分數論、唯等級論,目的是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卻背離了教書育人的初衷。未成年人在基礎教育階段正在逐漸形成完整認知,如果學校不能進行有效且正確的引導,將會產生諸多不良后果。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育人,是培養出一個完善的人,一個真正的君子。因此學校要注重落實德育,分數之外,成人為先。將優秀傳統文化貫徹到學校的教學工作始終,培養真正知禮儀、懂廉恥、曉進退、明是非的合格學生。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許多家長教育方式的偏差,或簡單粗暴,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對抗情緒;或放任自由,子女心理上產生障礙和人格缺陷;或過分溺愛,導致孩子形成了予取予求的性格,無所節制、甚至肆意妄為。一旦遭遇挫折、面臨誘惑,極易誤入歧途,甚至會出于獵奇甚至好勝心理主動跨越紅線,觸犯法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可以自孩童幼年時開始灌輸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諸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鐘繇習書等,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銘記于心、內化于行,隨時規制自身行為。在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甚至嚴重不良行為時,一定要及時糾正并給予嚴厲批評教育,及時矯治,避免孩子進一步淪陷到犯罪深淵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第三,司法機關在青少年的教育和犯罪預防方面的工作尚不到位,沒有做好與校園、社區的聯系與對接,對未成年人的法制宣傳力度不夠,導致未成年“法盲”的出現,稀里糊涂地就觸犯了法律,又不明所以的進了監獄或成為了社區矯正人員。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多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家庭,通過優秀傳統文化事例,將法制觀念全面普及,經常與未成年人溝通,培養法律意識,有效預防犯罪行為的滋生。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教育工作一定要從小抓起。家庭、學校、司法、社區之間進行有效聯合,多維度管控,全方位關注,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風好、三觀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違法犯罪的概率較低,而家庭關系不和睦、缺乏父母管教陪伴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高危行為。因此家長要多借助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驗,樹立良好的家規和家訓,讓孩子在日常的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思想的熏陶,成長為一名高素質人才。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對于違反校規校紀,有不良行為傾向甚至已經發生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給予嚴重警告和處分,并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糾正錯誤行為,增強法律意識。發生嚴重不良行為后如若不及時矯治,形成行為習慣后,未成年人很可能會進一步淪陷到犯罪的深淵中,不但貽誤終身,還會對他人、國家、社會造成更大的損害。除此以外,學校還要加強宣傳,可在日常的校園廣播中播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例及其后果的嚴重性,也可舉辦一些有關法律知識的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等,增加學生對違法行為的了解,增強學生的自律性。社區要定期走訪和宣傳,加強與未成年人溝通,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針對越軌未成年的矯治,社區應開展人文關懷,關注越軌未成年人的發展需要,積極促進其成長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幫助越軌未成年人實現基本社會化、獲得支持與照顧、重新回歸社會,避免在矯治過程中出現被“邊緣化”的現象,從而預防再次犯罪。司法機關在依法治理未成年人犯罪行為時,要推動專門司法機構的建設,如建設少年法庭、家庭法院、指定特別刑事庭以審理少年案件、設立行政機構性質的福利機構來處理少年案件等;同時,在司法實踐中也要不斷探索針對青少年的特殊處理程序和處罰方式,如緩捕、緩訴、前科消滅、社區服務令、家庭管教令等;在現有實行的司法程序中,要做好社區矯正人員中未成年人的工作,深入學校、社區和家庭了解未成年人成長狀況,關注未成年人的矯正情況,加強對未成年的重點保護。
對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外力推動,最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自身行為。“人貴有自知之明”,通過傳統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等優秀經驗的教育,使未成年人正確認識自身特點,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既知長處與短處,也知優點與不足,不斷反省自己,選擇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調整“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的差距。我國傳統文化中講究要采用“人”的教育方式,讓未成年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提高自身的自覺性。例如:可以建立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的讀書角,讓學生從中閱讀有價值的觀點,提升他們的思想高度。還可以開發有關優秀傳統文化和法律知識的App,引導學生在軟件上學習并交流各自的心得感受,在正能量的分享與傳遞中潛移默化地規制行為。主動式學習的效果遠遠優于被動式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違法犯罪行為的行為邊界、沉重代價以及將會帶給親人的深遠傷痛,從而主動遠離違法犯罪行為,做合格少年。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育人的經驗和道理,對現代未成年人的成長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教育意義,能夠引導他們遠離違法犯罪行為,在心底長拉警戒線。這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四位一體的預防犯罪教育體系,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經驗,促進我國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中華民族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