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錢丁穩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嘉峪關 735100)
不銹鋼廠1#AOD轉爐在運行過程中伴隨有煙道更換操作,本文針對最后一次更換方法加以分析,提出可行的煉鋼轉爐Ⅰ段煙道更換工藝,以此為指導推動煙道更換工作的有序開展,在短時間內以高效的方式完成煙道更換作業,具備時間短、效益高等多重特性。
(1)檢修時間不足。煙道檢修工作具有特殊性,由于整體生產節奏較快,因此在展開煙道更換時應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何在短時間內以高效的方實完成此項工作,是當前檢修施工中的重難點。圖1為煉鋼車間布置圖。
(2)檢修人員匱乏。在持續發展之下,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強化了人力資源整合,除了常規的維護人員外,并未適配足夠的專業性人才,無法與廠區大規模檢修需求達到相適應狀態。
(3)檢修成本較少。受到檢修體制改革的影響,近年來檢修費用呈現逐步減少的趨勢,在此條件下若要有效完成檢修作業,相關人員就必須全面控制檢修成本。

圖1 煉鋼車間布置
(1)吊點的確定。所設置的煙道形狀呈不規則特性,周邊區域增設了大量介質管道等結構,在吊運環節需要最大程度減少倒繩次數,為達到這一效果,所設置的吊點必須足夠精確。
(2)起重設備選型。在操作中,天車與電葫蘆都不具備直接使用的條件,為滿足檢修需求,需適配2臺5T卷揚機,并輔以適量滑輪組,在吊運過程中輔以天車設備的支持,所以選定合適的起重設備是創設穩定檢修環境的關鍵。
(3)安裝精度偏高。轉爐爐口標高主要受到活動段影響,具體體現在煙道下部與轉爐爐口的連接區域,由于上部與部分煙道相連,因此在升降過程中必須確保該段煙道不受到任何影響,合理調節氧槍水套,其與轉爐中心線需達到重合狀態,為滿足各工序操作要求,煙道調整時間需控制在8h~10h內,此時快速且精準調整煙道尤為重要。
Ⅰ段煙道的具體安裝位置在AOD轉爐爐口上方區域,在此基礎上實現與Ⅱ段煙道的固定,最高達20.8m,總體寬度5.0m,內外徑分別為3.12m與3.167m,總重量15.32t;隨后,將Ⅱ段煙道連接于Ⅲ段煙道,總重20.4t。
(1)保留Ⅰ、Ⅱ段煙道原始數據,待Ⅰ段煙道就位后可為位置調整提供依據,確定適用于卷揚機設備的固定方式。
(2)對比分析新舊煙道尺寸,重點關注筋板處。
(3)預留舊煙道標高。尋找到14m平臺處,測定筋板與梁以及平臺的位置關系,處理煙道下口四個方向標高,各自均要返到南北兩側柱體上;定位32m平臺處,需要預留Ⅱ段煙道原始標高。
(4)控制煙道中心位置。重點在14m平臺處操作,在舊煙道筋板上選取四個點,通過掛設垂線的方式翻到周邊區域內(不可對拆除作業造成影響),且針對舊煙道下口中心點采取留設措施。
(5)定位氧槍口上方5000mm區域,在該處增設承重梁,輔以2個吊點,適配2套4×4滑輪組,為之連接1臺5t卷揚機(此設備位于20.5m平臺處),在該處吊耳上增設5t滑輪組2套,向其中穿入鋼絲繩并連接到27.8m平臺承重梁(此處依然設置滑輪組,規格與20.5m平臺處相同),基于氧槍通廊并實現與煙道2吊點的連接。
(6)停爐后隨即拆除1#與2#氧槍,隨之適配43m天車,順利完成1根承重梁的吊裝與安裝作業,整個環節操作時間控制在4h內。
(7)拆除Ⅰ段煙道進回水管與各項附屬零件。
(8)拆除下料管。
(9)拆除20.5m平臺。
(10)拆除集煙罩:此環節需得到4#或5#天車的輔助,可在集煙罩上部增設4個規格一致的倒鏈(5t),將65t鉤與Φ32×6m鋼絲繩(2根)有效連接,通過10t卸扣完成與集煙罩耳的連接,隨之起吊4臺5t倒鏈,以便提升集煙罩門型吊架并達到200mm處,運行65t鉤并順利將集煙罩取出,上述環節在4h內結束。
(11)拆除狗屋頂和Ⅱ段,還需徹底拆除Ⅰ段平臺(即為27.8m平臺)。
(12)Ⅰ段煙道下線,適配4#天車,輔以規格為5t的卷揚機共同作業,完成Ⅰ段煙道的倒運并使其到達轉爐前方平臺,設置支墊以提升穩定性,拆除卷揚機吊點并隨之掛入4#天車的65t鉤頭,在此基礎上可直接下落至地面,在拖車輔助下將其拖出,最終到達指定地點。
(13)搭設Ⅱ段煙道平臺。
(14)確定合適的Ⅱ段煙道吊點,設置滑輪。
(15)拆除27.8m平臺、梁及皮帶機。
(16)拆除20.4m平臺、梁,除此之外還需拆除Ⅱ段煙道固定架。
(17)Ⅱ段煙道吊運下線。此環節需使用到3t與5t卷揚的支持,加之4#天車完成倒運作業,使其到達轉爐前平臺上,拆除卷揚機吊點并隨之掛入4#天車的65t鉤頭,在此基礎上可直接下落至0m地面,在拖車以及4#天車輔助下將其拖出,最終到達指定地點。
(18)Ⅱ段煙道上線。
(19)Ⅱ段煙道找正。
(20)Ⅱ段煙道固定。
(21)27.8平臺恢復。
(22)20.5平臺及梁恢復。
(23)Ⅱ段煙道支架的設置。
(24)Ⅰ段煙道上線。
(25)Ⅰ段煙道找正。
(26)待煙道到達指定位置后,便可確保下料口中心線的準確性,氧槍與Ⅰ段煙道下口中心線需達到完全重合狀態。基于原始數據,尋找到新煙道的具體標高與中心。充分發揮出20.2m平臺上3個原始點的作用,合理改變南北側倒鏈位置,尋找到煙道標高,并分析與原始標高的偏差。在水準儀的輔助下,自托圈開始持續上返3169,此處對應的是Ⅰ段煙道下口標高,分析其準確性。
(27)Ⅰ、Ⅱ段煙道連接。
(28)20.5m南側平臺安裝。
(29)9.4m爐后平臺及梁安裝。
(30)狗屋頂安裝。
(31)Ⅰ段煙道下料管安裝。
(32)Ⅰ段煙道介質管道安裝。
(33)Ⅰ、Ⅱ段煙道打壓試車。
(34)竣工。
(1)檢修成本的控制。關于檢修成本控制,主要達到了如下幾點效果。①先進技術控制成本。基于對此項技術的全面分析,總體來說適應性較好,可為后續煙道檢修提供指導,初步形成了可行檢修模式,提供了可具參考的經驗,在此條件下檢修成本得到控制。②引導全員參與,提升資源利用率。合理確定工程進度,充分調動每一位施工人員,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達到資源費分配最優化的效果。
(2)待改進之處。基于本次試驗,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在后續工作中需得到改進,具體有。①強化設備基礎管理,需要全面做好與設備有關的資料收集工作[1]。準確界定三方職責,保障員工工作效率,提升檢修的專業化水平。②增強作業區技術管理,要求各作業區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其中,創建技術檔案,覆蓋區域內的各項設備,同時全面記載各項檢修重難點。③創建班組技術管理體系,以班長為主要引導者,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提升每位員工對于檢修工作的認知,全面掌握技術質量。④增強檢修人員綜合技能水平,需要提升檢修人員的積極性,可針對區域內的檢修工作形成準確認知,在長期摸索中總結技術經驗,創建一套具有適用性的作業標準,成為相關職工的學習資料。
綜上所述,本文以不銹鋼煉鋼1#AOD轉爐活動段煙道更換為基本對象,對該過程涉及到的工藝展開分析,總結了更換環節的重難點,提出可行措施,大幅降低檢修作業難度,提升了各環節工作效率,在后續轉爐年修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