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記者 施京京

4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門通報了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有關情況。據悉,“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億元,結案9505件,罰沒款6.64億元。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4.4萬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3億元。市場監管總局先后5次曝光了100個典型案例。
為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確保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中醫藥局、藥監局、網信辦決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此次專項行動重點圍繞與人民群眾日常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和領域,集中整治社會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食品(保健食品),宣稱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費品,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小家電,玉石器等穿戴用品,聲稱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務等重點行業及領域中存在的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規直銷和傳銷,以及以“保健”為名開展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伴隨著周密部署和積極落實,“百日行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18日,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274.1萬人次,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進行監督檢查,其中檢查社區、公園、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28.2萬個,檢查賓館、酒店等重點場所38.3萬個,檢查“保健”類店鋪73.1萬個,檢查旅游景區、農村場鎮、農村集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21.9萬個。開展行政指導、行政約談6.4萬次,開展宣傳活動19.1萬次,開展協作執法4.2萬次,清理虛假信息9.7萬條,整改網站、APP、公眾號1428個,關閉網站、APP、公眾號3877個,撤銷所涉直銷產品備案49個,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54戶,吊銷營業執照90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465個。
經過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引發亂象的隱患和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有效進行源頭治理,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從行動一開始就研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期間征求了聯合工作組成員單位,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全國4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計劃單列市及副省級市“百日行動”工作組意見,還通過發布公告的方式,廣泛征集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先后在北京、江蘇、上海等地與企業、行業協會、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召開座談會,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共收到546條意見建議,其中47個地方意見建議214條,社會公眾意見建議261條。
據了解,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延續現有的由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多部門聯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力度、提升監管效率,總結和梳理有關長效監管機制意見建議,進一步分解任務,落實到位;做好“百日行動”總結,并開展“回頭看”工作,適時組織抽查,或通過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部分重點地區暗查暗訪,確保行動成果有效保持;繼續加強監管執法和案件查辦,持續對重點區域和場所、重點行業和領域保持嚴密監控和監管執法,嚴防違法分子“躲風頭”后“伺機出動”,再次擾亂市場秩序、行業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并重點開展跨部門、跨區域重大案件的統一部署和聯合查辦;抓好科普及普法工作,共同建立起健康科普和普法長效宣傳機制,引導民眾科學理性消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維權意識。各部門將多方聯動,通過打擊違法、嚴格執法,凈化市場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引起相關部門、地方和社會的關注,規范、引導和促進行業發展,持續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積極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社會綜合治理體系,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