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導致的失明,是糖友唯一可預防的并發癥。通過篩查、隨診和治療,90%的糖網病患者完全可以避免發生嚴重視力下降!眼底篩查這么重要,為什么普及程度卻很低?如何才能幫助患者及時發現病情,并做好長期的疾病管理呢?
眼底篩查這么重要,為什么普及程度卻很低?
通過眼底影像篩查,可以對大量眼底疾病進行輔助判斷,尤其是糖網病、青光眼、老年黃斑等一系列眼底疾病,同時還能反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變和累積。可是,對于眼底影像篩查的普及程度卻很低。我國絕大多數糖網病患者不僅沒有接受過定期的篩查,而且往往在出現了嚴重的視力損害,甚至致盲后才就診。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每年因晚期糖網病進行玻璃體切除術的患者達近1000例!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為:
1認知不足
大部分患者以及相當一部分的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缺乏對糖尿病以及糖網病的知識。研究顯示,我國50%~75%的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一無所知,他們中糖網病的患病率為33.5%,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已確診糖尿病的人群中,糖尿病知曉率為33.3%,治療率為27.2%,控制率為9.7%,上述數據遠遠低于國外的多項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曉率(50%)。
2醫療資源不足
“僧多粥少”。根據《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獲悉,中國有4億左右慢性眼病患者,而只有3.6萬名眼科醫生,門診量超過1.1億,住院患者超過450萬。像糖網病這樣的疾病,早篩早治是關鍵,但現今醫療資源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許多病人到晚期才能發現治療,但往往為時已晚,為國家醫保帶來巨大的不必要負擔,嚴重影響該人群的勞動能力。
眼底疾病病灶微小、不同病灶間區分度低,目前全國范圍內擁有閱片能力的醫生相對較少。同時在大多數醫院的體系架構中,眼底篩查被歸類于眼科,而眼科醫生很難對于糖網病、高血壓等內科、內分泌科等疾病進行追蹤式的診療,但離開眼科后,其他科室的醫生又很難具備眼底影像閱片能力。
缺乏有經驗的眼病防治人員,缺乏合理的糖網病防治觀念和技術。由于糖網病的診斷和處理需要較多的眼科知識和臨床經驗,在我國的基層醫療單位,能正確診斷糖網病并進行合理治療的醫師極少,日常接觸到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內分泌科或是全科醫師普遍缺乏使用檢眼鏡等專業設備的檢查經驗,更無法作出糖網病的專業診斷。
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糖網病篩查和防治模式,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重視不足。
那么,在現有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想要提高眼底篩查的普及率,降低篩查門檻,幫助患者及時發現病情,并有效輔助患者進行慢病管理,有沒有可行之路呢?
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悄悄改變糖友管理眼底健康的方式
給眼睛拍一張照,兩分鐘獲得眼底報告,了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這樣的人工智能體系,已在部分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甚至是藥店現身,成為輔助醫生診斷的好幫手。它的優點跟傳統的糖網病篩查比起來,高下立見:
AI眼底篩查除了自身能力強大之外,操作起來也非常便捷。即使沒有高度專業的相關醫療人才,也可以通過AI眼底篩查技術輔助診療。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了糖網病的早期篩查率,從而也將很大程度提升糖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疾病對于視力的損害。
AI眼底篩查不僅打破了醫療資源有限帶來的效率限制,更打破了醫療資源分布帶來的就醫困難,降低了病患的就醫成本。很多身處三四線城市、鄉鎮的患者,不需要來到北上廣的大醫院,直接可以在一體機上享受便利的眼底疾病篩查。因為整個過程快速便捷,患者也可以提高檢查頻率,實現對疾病長期有效的管理。
從糖網病實現“跨界”的慢病管理。AI眼底篩查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為很多疾病打開了智能化診斷的大門。隨著AI眼底篩查對眼底篩查影響數據的不斷挖掘利用,與更多病種關聯起來,就意味著打破眼底篩查只應用于眼科的原有象限,讓這種疾病篩查方法的能力范圍不斷擴張,賦能高血壓、糖尿病等基數巨大的慢性疾病的診療。
總之,AI眼底篩查實現了對眼底圖像自動判讀和輔助診斷,一方面降低了基層醫生的診斷難度和工作負荷,另一方面降低了百姓篩查疾病的成本,增加了篩查的便捷性,如果未來能夠更加普及,也必定會將糖網病引起的致殘率降到最低。可以說,AI眼底篩查開辟了糖尿病的慢病管理及精準防控的新路徑。
糖網病的篩查時機如何正確掌握?
1應從何時開始篩查?
1型糖尿病患者
我國建議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診斷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歲后開始檢查眼底,青春期后診斷1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議在病程5年內,必須進行第一次糖網病篩查。
2型糖尿病患者
建議在確診后盡快進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檢查。已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間視網膜病變有發生發展的風險,應于計劃妊娠和妊娠早期進行全面眼科檢查。特別指出,妊娠期確診糖尿病的患者發生糖網病的風險不增高,因此孕期不需要進行眼底檢查。另外,2型糖尿病伴發微量白蛋白尿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者需檢查有無糖網病。
2篩查頻率
1 型糖尿病患者開始篩查糖網病后,建議至少每年復查一次;
2型糖尿病無糖網病者推薦每 1~2 年檢查一次。
若已出現糖網病,應縮短隨訪間隔時間。輕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患者每年一次,中度NPDR患者每3~6個月一次,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DR患者應每3個月一次。
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建議在妊娠各期和產后 1 年內監測視網膜病變程度的變化。如果糖網病持續進展,應該交由眼科醫師給予更頻繁的隨訪和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