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躍偉
據黑龍江電視臺報道,黑龍江省五常市王女士,因長期偏愛動物內臟,導致膽固醇攝入過多產生膽結石,最終造成膽總管阻塞,發生了膽囊炎。幸虧及時就醫,沒有要她的命。那么,動物內臟到底能不能吃?
動物內臟營養價值和特點有哪些?
紅色的內臟富含鐵元素,特別適合人們的補鐵之需。白色的內臟雖然膽固醇低,但營養價值也低。紅色的內臟中,屬于解毒代謝系統的肝、腎要比血液循環系統的心、血等營養價值高,但膽固醇也更高,且有可能蓄積有毒有害物質。其中肝臟是動物體內營養素最集中的地方,而且維生素A的含量更是出奇的高,需要當心過量食用中毒。至于肝腎的毒素污染問題,生長期短的豬、禽類等要比生長期長的牛羊等要少。事實上,只要宰殺時的動物是健康的,或是從正規的渠道購買的,一般都是不用擔心的。
動物內臟該吃多少才合理?
首先我們要把動物內臟當成肉類食物進行膳食平衡,其次是要了解動物內臟的過量食用可能的危害是維生素A中毒,膽固醇超量攝入和可能的蓄積毒素中毒。我國成人維生素A每天的推薦量是女700微克,男800微克,可耐受最高量也即安全劑量不得超過3000微克,每天吃7克雞肝(約1拇指甲大)或15克豬肝(約1拇指大),即能滿足人們對維生素A的需求。喜歡經常吃雞肝、豬肝的人,維生素A非常容易超過安全劑量。動物內臟中膽固醇含量最高的為豬腦,1兩豬腦相當于4個雞蛋的膽固醇。肝臟的膽固醇含量比雞蛋略少,腎臟與雞蛋相當。綜合考慮,動物的心臟和禽類的胗子是優于其他瘦肉的“紅肉”。動物大腦最好不吃,其他的內臟都可以吃,但不要天天吃,吃時代替肉,每個月吃上二、三次,每次吃上1兩~2兩(約3指~6指)足矣。
如果有醫生建議“多吃”動物肝臟來輔助治療貧血、干眼病等疾病,應該理解為平衡膳食中該吃的肉部分替換成動物肝臟,每天只需2手指就夠。而不是理解為把炒豬肝當副食,每餐吃上滿滿一碗。
什么樣的人要少吃動物內臟?
一是孕早期婦女不要多吃動物內臟。尤其是雞肝、豬肝,因為肝臟中維生素A含量奇高,一旦超量會導致胎兒畸形。二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的病人要盡量少吃動物內臟。三是患有膽囊疾病的人也要少吃動物內臟,防止結石形成。四是高尿酸或痛風病人要盡量不吃動物內臟,防止尿酸增加,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