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東浩 朱琳
摘 要: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村的發展,爭取為我國城鄉差距縮小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使農村環境更加整潔,符合發展現狀,能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這將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基于此,本文先討論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的必要性,然后討論關于農村環境治理困難的問題,最后就此來論述如何推進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措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環境 環境治理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化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這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為我國走上世界舞臺發揮自身實力提供了基礎條件,但同時這也使我國城鄉差距逐漸拉大,以至于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為了使我國得到可持續發展,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使鄉村在城市的帶動下逐漸發展起來是必要的。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行就必須做好農村環境治理,使農村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避免走城市發展中以環境為代價的老路。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農村環境治理的必要性
(一)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加快,為了使城市的環境得到新的整治,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很長一段時間,城市將一些污染大、難治理的工廠或者是企業遷移到農村或郊區地區發展,這導致農村的環境污染加劇,使農村自然環境受到進一步的破壞,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再加上農村地區的經濟本來就發展得緩慢,加上環境的整治,這么一來,使農村的經濟更加難以得到提升。因為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更多的關注點投入到環境的整治中,這就難以使經濟發展的資金、勞動力等得到集中。
(二)迎合國家戰略和政策
近年來,由于過多地忽視農村的發展和農村治理,導致農村的一些環境資源和環境保護不到位,使農村在環境治理上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這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帶來了挑戰。因此,為改善農村環境治理,政府公布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要真正地落實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和治理問題,使農村的生活垃圾、水資源等處理都得到改善,給農村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條件,解決農村臟亂差的環境問題,以達到新農村的標準,為我國發展步伐打下結實的基礎。
二、農村環境治理的難點
(一)資金問題
隨著國家在農村推出的一些整治農村環境問題的策略,各地區農村開始紛紛對環境的治理和污染的排放問題進行解決。例如,改造公廁、廚房等措施,但是這些措施還不夠到位,還有一些農村甚至無法實行這些措施。因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在農村進行環境整治中,由于資金不足而導致治理任務不達標,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就頻繁出現。此外,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都不夠完善,有的雖然有個別基礎設施,但十分落后,而在維護與建設方面都沒有做到位,以致于在管理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總的來說,農村環境的治理任務實行起來還非常艱難,除了因為任務繁重之外,還有與農村本身的經濟發展慢的問題相關,以致于難以找到突破點去解決資金等問題。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支出去解決農村問題,顯然是不足的,因此還需要通過其他的辦法去解決。
(二)環境保護意識不足
農村地區普遍教育水平較低,很多農村居民對于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大了解,有的甚至沒有。因此,在農村進行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完全需要靠政府或者是相關部門作為牽導,而農村居民對于環境保護上的主動性一般不太高,這就無法使農村的環境治理得到有效的落實。由于農村環境的制約,必須要農村所有人參與到環境治理和保護中去。如果對于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意識不強,就不會在日常做出有利于環境治理的工作,認識不到環境污染對農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阻礙,使農村的經濟發展受到制約。此外,由于教育水平較低,或者是環境導致,有的農村人在思想上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這就無法做到團結起來保護環境或者是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由此可見,農村居民的環境治理和保護意識不強,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任務落實的挑戰之一。
(三)相關法規還不夠完善
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提供制約力,使農村居民因為受到法律的約束,進行環境的治理和保護,這樣一來,政府在法律法規的協助下,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相比以前,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法》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國以前主要將環境治理和保護落實到農村城市發展上,專注于城市治理和保護,在法律中,很多相關規定都是針對城市的一些發展問題或者是工廠的排污問題,對于農村上的環境治理規定相對較少,有的甚至被忽略。就算有個別條例,也還不夠系統,不夠明確。這使得農村在環境治理上很容易會鉆法律的空子,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環境資源等去獲取個人利益。此外,由于農村和城市的發展差距較大,很多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在農村環境治理中是不太符合的,相對于城市環境治理而言,農村的主要的環境問題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對農村環境治理上,需要不斷地去完善法規。總的來說,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相關法規法律的完善,能夠為農村環境治理提供很大的便利。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農村環境治理的戰略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要促進農村的環境治理,應該對農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使農村基本的一些環境治理措施,能夠得到建立和完善。這樣才能使農村的環境治理任務得到落實。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農村的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上,將一些資金比例向農村推進,增加關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投入比。例如,建設一些基本的農村環境治理設施,比如垃圾焚燒池,垃圾桶等。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成就,但主要靠政府的資金投入進行農村環境治理依舊是不足的,因此可以通過資金籌集和財政撥款兩個方面同時進行。
(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用法律來輔助農村的環境治理問題,對農村的發展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加強農村環境的立法并提高農村居民對于法律和環境保護的意識,使農村居民積極參與到農村環境治理的道路上去。在完善法律過程中一定要根據鄉村的特點以及環境治理內容進行法律的完善。考慮到城鄉之間的差距,落實更多針對鄉村環境問題的法律條文,并強化《環境保護法》的實施。
(三)培養和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治理和保護意識
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背景下,做好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是農村居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的事情。而促進農村居民自覺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就應該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治理和保護意識。政府可以定時聚集村民進行環境治理和保護宣傳片的觀看或者相關主題會議的展開。在教育上,學校和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基礎的環境保護意識宣傳和教育,從青少年開始培養可持續發展思想,使農村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得到發揚。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進行農村環境治理,能夠有效地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經濟水平的提高。這要求每一個農村居民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有足夠的法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并要求政府能夠加大對鄉村環境治理資金,勞動力和其他方面的投入以促進鄉村的振興,推動我國城鄉經濟差距的縮小,促進我國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桂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思路研究[J].鄉村科技,2018,(10):41—43.
[2]鞠昌華,張慧.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模式[J].環境保護,2019,47(02):23—27.
[3]馬添.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治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