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梅
摘 要:杜鵑花因其花色豐富,開花繁茂,花期長應用范圍廣泛。可溪邊、山石旁、道路旁、道路綠島都可形成繁花似錦,蔚為壯觀,爛漫亮麗色彩繽紛的美麗景觀。在栽培中掌握其生長特性是養護好杜鵑花的關鍵。本文就其應用栽培管理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杜鵑花 應用 栽培
杜鵑又叫映山紅。近年來,隨著生態建設,城市美化,杜鵑花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園林綠化中,被人們所熟悉和喜愛。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捍衛小喬木或喬木。按花期分為:春鵑、夏鵑和春夏鵑。花型有單瓣、套瓣和重瓣。花開繁茂,花大美麗,花色紫紅、深紅色、白色和條紋杜鵑,白條或紫色條紋。色彩鮮艷繽紛,引人注目。花期長5~8月開花。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簇生,2~6朵簇生枝端。常排成總狀、傘形或圓錐花序。約75屬,1350余種,中國20屬,約800種。適應性強,寒帶、溫帶、熱帶的高山上。杜鵑花冠鐘形漏斗狀或管狀。
一、用途
杜娟是我國的傳統名花。早在公元492年即南北朝時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就記載過,歷代著名詩人多有描述其在自然界景色的詞語。開時滿山遍野,燦爛奪目景象令人贊嘆。杜鵑花適應栽植的范圍非常廣泛,最宜叢林下、溪旁、緩坡地栽植,又宜在庭院、山石旁、特別是道路綠島作為花帶栽植可以形成叫人嘆為觀止的壯觀景色,為城市增添生機盎然繁花似錦的壯麗景色。杜鵑還是盆栽的絕好花卉,不僅花色美麗,更可將其修剪綁扎成各類造型獨具特色的盆景。
二、繁殖方法
(一)播種法
為提高結實率可人工輔助授粉,常綠杜鵑最好隨采隨播,落葉杜鵑可將種子儲存至笠年再行春播。
(二)扦插
杜鵑多用此法繁殖,此法繁殖能早日獲得大苗。方法是在立秋前后,選節間短,選當年基部已木質化的新梢自基部剪取。留5~8厘米長接穗,插時只留頂端3~5片葉子,并視情況,再將葉片剪去一半。插入經過消毒的粗砂中,插之前先將盆土濕潤后進行扦插。接穗扦插深度為接穗的1/2。插后噴透水,罩上塑料袋,放背陰處,10天內,每日早晚各噴一次水。一個月后即可生根。11月中旬可移入室內。第二年春移栽上盆,第三年即能開花。
(三)壓條法
一般在3、4月份新芽萌發時進行。杜鵑枝條較脆,采用壅土法壓條。壓條時選健壯的二年生枝條,在莖基15厘米處做環狀剝皮,一般約半年可生根。生根后即可與母株分離,另行栽植。
(四)嫁接法
由于杜鵑枝條脆硬,顧多用靠接法,落葉性杜鵑可在3~5月進行,常綠杜鵑可在花落后進行。接后一年即可從母株上分離栽植。
三、栽培管理
(一)催花
因種類不同而有不同。一般可用40~50天的短日照處理有良好的促進花芽形成的效果。催花過程中因種不同適合的溫度也有不同。在入秋后,入秋后植株的芽進入休眠,品種之間各有差異,所以,其休眠的深度也有長有短。不管休眠期的長短,必須在一個低溫周期下打破休眠,因品種不同休眠的差異,所以,低溫范圍在5~10度,有些在15度左右下也能打破休眠。在16~20度的溫度下即可促進開花。
(二)換盆與修剪
可以每隔2~3年在花謝后換一次盆,因杜鵑根細且脆,容易斷,換盆時要格外小心,避免碰傷根系,換盆時要去掉原土坨外圍部分陳土剪去爛根,適當進行植株修剪,減去斷枝,過密枝,交叉枝。換上新的營養土,換盆后澆透水放到半陰處,大約兩個月左右發芽成活。
(三)盆土與水質
杜鵑喜酸性土壤,以pH酸堿度在4.5~6.0為宜。澆水最好用雨水,河水。如用自來水,則需要先放置一兩天,讓氯氣揮發掉再用。可以改變土壤酸堿度,使土壤呈現和保持酸堿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以利杜鵑花的生長健壯,發育良好,花形飽滿,色彩鮮艷,延長花期。
(四)澆水與施肥
杜鵑花根系細弱,既怕干又怕澇,喜濕潤忌積水。過濕容易爛根,造成落葉枯死。過干心葉卷曲,嚴重時干枯而死,花朵調焉枯萎,花色不艷,花期大大縮短。所以,春秋季一般2~3天澆一次水。夏天,每天傍晚交一次水,或者每天早晚澆一次水。保持盆土見干見濕。在杜鵑花生長期一般一個星期交一次肥水。
(五)溫度與光照
杜鵑花喜涼忌暴曬,怕高溫,喜半陰,如夏季在烈日下暴曬,嫩葉會被灼傷,長期眼光直射,則會造成枝葉枯黃,生長停止,嚴重時死亡。
綜上可見:杜鵑花花大,花色美麗,花期長,開花時景觀效果亮麗壯觀,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已廣泛應用在園林,街道,山坡和人們的生活中。創造了美麗的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