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禧
摘 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教師的“傳授”,而難以形成自主獨立的學習意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思潮的影響,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衡量課堂教學成效是否顯著的重要尺度。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顯著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學能力 自學意識 方法
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認識到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掌握夯實的基礎知識固然重要,然而,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語文學科作為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尤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并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一、強化學生的自學意識
多年來,中學教師由于受升學率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忽視了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只片面地強調知識的傳授。教師的教學思想直接決定學生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教育目的,端正教學思想,盡快實現“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的過渡,“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來自教師的監督,而自身對學習的內在需求并不強烈,在此情形下,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轉變學生對學習的看法,多讓學生參與一些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漸漸地將學習轉變為自身的內在需求,進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以逐漸增強。
例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設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活動來逐漸強化學生的自學意識。課前,我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關于“中國橋梁”的相關知識,并制作成包括橋梁名稱、代表作、特點等要素的說明表格。然后,從網上搜集關于說明文寫作特點的相關知識,再自主預習課文,對照課文嘗試對課文進行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找出本文的寫作特點。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養成了自主查閱資料、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進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了強化。
二、重視自學方法的指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自主學習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先適當地教給學生一些最為基礎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正確處理精讀和略讀之間的關系,再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其次,要教給學生如何快速準確地提取文中重要信息和關鍵信息,并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感觸和觀點進行點評批注。最后,讓學生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其中包括做摘要、列提綱等。學生只有切實掌握了這些方法,才能樂于進行自主學習,并漸漸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我就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品讀文章,體會文中的親情涌動。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從中找出描寫“背影”的幾處文字,用筆畫出來。然后,仔細品讀這些文字,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寫于旁白處。在學生批注閱讀之前,我親自批注給學生做了示范。如,在描寫父親費力地攀爬欄桿的地方,我寫道:體胖的父親要攀爬欄桿翻越過去非常費勁,然而,為了心愛的兒子,再難的事情他也愿意去做,“我”頓悟父親的愛心,所以,“我”哭了。這樣,學生邊閱讀,邊品味語言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深情,并將心中的感觸記錄下來,從而促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變得更加深刻了。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影響,灌輸式的初中語文教學使得學生養成了“等、靠、要”的被動心態,使得語文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自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培養,進而才能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例如,在學習《老王》這篇文章時,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課上,我在重點把握了文章的教學目標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在文末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幸運的人指的是誰?不幸的人又是誰?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你怎樣理解作者一家的“幸”或者“不幸”?“愧怍”又從何而來?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品讀課文,并在小組內進行激烈的合作討論去自主探究問題答案,從而促使學生在對問題進行剝絲抽繭的分析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進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結語
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自主思維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此,教師可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并可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師生互動有效性,從而強化學生自主思維。在此基礎上,可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成長,并注重不命題寫作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文忠.初中語文課堂培養自學能力的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7):70—72.
[2]熊妍.魏書生的教學法對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的啟示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