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英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商業模式越發復雜、多變。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個人的創意、技術、經驗、見識都可以為企業創造財富和價值,商業模式的競爭已經變成人才的競爭,本文對人力資源出資的利益衡量與制度設計進行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人力資源出資 風險評估 履行制度
我國人口眾多,每年的就業都非常大,為了保持經濟發展,鼓勵創新、創業,讓勞動者最大程度地體現個人價值,對人力資源出資進行利益衡量和制度設計尤為重要。人力資源出資符合社會利益和社會需求,但是人力資源出資的價值估算、風險評估、社會效益、履行評估、制度設計等一直都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一、人力資源出資的定義與爭論
人力資源是個人所擁有的,具備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術、能力的綜合體。人力資源出資其實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將自己的勞動力使用價值交由公司支配,由此產生的收益歸公司所有。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的經濟模式越發的豐富,網絡經濟、知識經濟、共享經濟等新型經濟模式相繼出現,人的因素也越來越重要,人的靈感和創新都會產生極大的經濟利益,所以人力資源出資才會被越來越多地提起,更加符合社會利益,國家上層也正在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
二、人力資源出資的利益衡量
(一)社會利益的衡量
人力資源出資能為整個社會帶來整體利益,但是社會公共利益的較為抽象、模糊,不能直觀地量化,需要根據現實環境具體分析。從創業的角度來看,當代社會的年輕創業者眾多,擁有相應的能力,但是往往缺乏資金。允許人力資源出資有利于降低創業成本,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從就業上看,最近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生產效率、投資增速都開始放緩,導致就業問題越發嚴重,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找不到工作。如果允許人力資源出資,不但可以鼓勵大學生創業,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從科技發展上看,科技是社會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允許人力資源出資,有利于新技術運用到市場上,從而帶動新的變革,促進經濟增長。在商業模式上,允許人力資源出資有利于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社會進步。
(二)股東利益的衡量
公司是不同利益交匯的平臺,人力資源出資涉及的利益主體包括公司、出資人、其他股東和債權人,需要對這些主體的利益得失進行仔細衡量。股東可以分為人力資本股東和其他股東,對于人力資本股東來說,允許人力資源出資可以不必繳納資金,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出資,減小了資金壓力,同時這也是對人力資本股東的尊重和認可,可以令股東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對于其他股東,如果允許人力資源出資,將會更方便尋找合作伙伴,有利于找到公司需要的專業技術、知識或者影響力,省去了試用成本,更加方便公司的成立。同時允許人力資源出資,公司和債權人的利益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人力資源出資和其他出資方式沒有本質區別,股東也需要按期繳納相應的出資,和其他股東一樣要承受公司的連帶責任,可以保證公司資本充裕,不會對公司利益造成損害。
三、人力資源出資的制度設計
(一)人力資源評估相關的制度
在我國人力資源出資之所以不被允許,是因為人力資源無法用貨幣評估和計量,人們往往會擔心人力資源被高估的情況,從而損害債權人和公司的利益。公司管理者可以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對人力資源出資進行記錄,并通過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保證公示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讓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公司可以建立連帶責任制度,如果公司成立后發現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值低于成立前人力資源出資所定的價值,公司的其他股東需要承受連帶責任,并給予債權人相應的賠償,這種制度可以避免普通股東和人力資源出資股東聯合起來欺騙債權人,加強對股東對人力資源出資的審核力度。公司也可以建立補充賠償制度,請評估機構對人力資源進行價值評估,組建公司之后,如果非貨幣財產的價值沒有達到之前章程規定的價值,將由評估機構承擔其中的差額,賠償債權人的損失。
(二)人力資本履行制度
人力資本的不穩定性也是國家禁止人力資源出資的原因之一,由于人力資源具有不可分離的人身依附性,合同的履行始終取決于人力資源出資者自己的意愿,如果其不愿意履行合同,將會造成債券人和公司的損失。為了保證合同的履行,公司可以建立風險與控制制度,可以將股權交由獨立第三方保管,限制股份的轉讓,也可以將對應股票的分配收益計入公司貸方,直到人力資源出資人完成服務為止,如果服務未能履行或全面履行,則將保管的股份和收益全部取消,督促人力資源出資者完成服務。
四、結語
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和勞動力大國,人力資源出資的制度設計與利益衡量,關乎著就業情況和勞動創新,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人力資源出資制度的設計上,要考慮社會利益和股東利益,可以建立連帶責任制度、信息公示制度、補充賠款制度、人力資本履行制度等,保護雇傭者與勞動者雙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王文建.新經濟時代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及其發展方向分析[J].財經界,2020(08):251—252.
[2]冷傳彬.我國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訊,2020(2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