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林 田斌 馬留柱 鐘聲
【摘?要】目的:研究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有效性。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收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3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組17例與對照組18例,兩組患者均采取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術后給予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給予個體化康復訓練,將兩組最終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詳細對比。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及發生的并發癥均較少,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也較輕,術后3個月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運用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速度,使患者的關節功能得到盡早恢復。
【關鍵詞】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個體化康復訓練;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25-01
目前臨床針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常會采取PFNA內固定術治療,但由于老年患者身體免疫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均較差,術后若護理不當極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1]。為更好的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本篇文章詳細研究了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有效性,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中研究病例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35例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將其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每組患者分別有17例、1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67.5±2.2)歲;對照組中有10例男、8例女,平均年齡(68.0±2.5)歲,兩組臨床資料經對比存在的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PFNA內固定,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實施全麻處理后,將適當抬高患者的患肢,在C臂X線機下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復位滿意后在患者平髂前近端外側取手術切口,在C臂X線機輔助下置入導針進行擴髓處理,旋入防旋髓內釘主釘,主釘深度用螺旋刀片調整,滿意后將股骨頸內導針置入,將骨皮質打開,然后將螺旋刀片打開,確定達到預定深度后,鎖定螺旋刀片,并擰緊螺帽,最后將切口進行逐層縫合后留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術后給予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給予個體化康復訓練家通過檢查確定患者骨折復位比較穩定后,協助患者盡早進行床上翻身、俯身爬起及坐在床邊等被動式四肢訓練;第一階段:術后第五天開始下床負重練習,佩帶支具將膝關節鎖定在0°位,利用視覺反饋進行膝關節無痛的漸進性負重訓練;第二階段:術后2-6周開展閉鏈式訓練,主要以髖、膝以及踝關節進行聯合運動訓練,以恢復膝關節屈伸功能為主。同時進行坐位滑動膝關節被動屈伸鍛煉,并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開展膝關節伸直位支具保護下扶拐下地負重訓練。第三階段:術后6-12周再重復以上訓練基礎上添加膝關節活動度和強度練習,由閉鏈式被動屈伸改為開鏈式足部懸空主動屈伸練習,以便確保在12周內膝關節活動達到正常。第四階段:12周-24周進一步提升下肢靈活性,加強對患者的平衡訓練,每日進行上下樓梯訓、弓箭步、半蹲以及股四頭肌等張訓練、本體感覺訓練等。
1.3?觀察標準?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值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應用視覺模擬(VAS)疼痛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并將其結果進行對比,總評分值為10分,疼痛越重分數越高;同時將兩組患者術后骨折愈合時間以及發生的并發癥情況記錄對比。
1.4?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描述用(士s)、t檢驗,計數數據描述用n(%)以及x?檢驗,當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時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各臨床指標 最終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骨折愈合速度較快,術后3個月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評分較高,且患者疼痛程度也較輕,發生的并發癥也較少,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表2。
3?討論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由于大多數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因此當受到意外跌倒及外力傷害后,易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近年隨著醫學水平不斷發展進步,臨床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應用了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內固定治療,并已在臨床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該內固定方式主要是通過在骨折部位將防旋髓內釘置入,起到的作用是固定交鎖髓內釘,從而達到抗旋轉以及支撐的目的,避免患者術后發生內固定松動以及髖內翻等現象發生[2];但在治療過程中發現,因粗隆部血運非常豐富,老年患者免疫能力較差,所以骨折后需要較長時間愈合;且若術后康復治療不佳會導致患者出現畸形,并且會造成髖關節功能障礙,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本文研究中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行PFNA內固定術后采取了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最終取得了較好的康復效果。該訓練措施主要是通過術后不穩定期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足趾屈伸運動、患肢踝泵運動,并逐步增加膝關節緩慢屈伸以及患肢外展訓練;術后穩定期對患者采取被動式四肢訓練、下床負重練習、閉鏈式訓練、膝關節活動度、下肢靈活性及平衡訓練等,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提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并定期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有效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使腫脹癥狀能夠盡早緩解,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減少患者術后感染現象發生幾率,最終使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得到良好恢復[3]。
綜上所述,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減少患者疼痛及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宋曉杰,何舉仁,申軍國,等.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藥,2020,60(13):76-78.
[2]?辛曉鋒.PFNA微創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0):43-44.
[3]?李忠僖,肖紅彬,陳安周,等.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1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