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華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藥學服務工作的干預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心病科收治的患者146例,隨機分為A組(n=73)、B組(n=73)。兩組患者根據病情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案,均使用了抗菌藥物。A組在治療中按照常規(guī)管理方法使用抗菌藥物,B組患者在常規(guī)管理基礎上加強臨床藥學服務的背景下使用抗菌藥物,對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進行評價分析,對其臨床治療情況進行對比。結果:B組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較A組顯著降低(P<0.05),在治療效果上,B組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不明顯(P>0.05);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少于A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工作中,加強藥學服務對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著良好的促進意義,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提高,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抗菌藥物;藥學服務;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35-01
引言
抗菌藥物是臨床上用于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藥物,由于在臨床疾病類型中,感染性疾病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該類藥物的使用也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和廣泛的應用范圍。不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前的臨床抗菌藥物使用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如何有效的加強對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控制是當前醫(yī)院臨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以心病科為例,對藥學服務在合理用藥中的應用和干預效果進行了研究與討論,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心病科收治的患者146共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65例,年齡17~72歲,平均(40.19±6.28)歲。所有患者均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確診為細菌感染,在治療過程中均使用了抗菌藥物,無藥物過敏史。將患者隨機分為A組(n=73)、B組(n=73),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根據病情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案。
A組在治療中按照常規(guī)管理方法使用抗菌藥物。B組患者在常規(guī)管理基礎上加強臨床藥學服務的背景下使用抗菌藥物,具體措施如下:
(1)監(jiān)管處方與臨床用藥。醫(yī)院藥房藥劑師按照《抗菌藥物管理辦法》、《處方管理辦法》等對醫(yī)院門診、住院患者的處方和臨床用藥進行監(jiān)管,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加強約束和審核,防止出現(xiàn)用藥不符、超量用藥等不合理使用情況。
(2)參與查房和病例討論。藥劑師定期參與臨床查房工作和病例討論,加強與臨床醫(yī)生、護理人員的溝通,對相關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和掌握,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對當前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并提出改善、調整建議,對出現(xiàn)得到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警示。
(3)向患者提供用藥咨詢。在醫(yī)院藥房設置專門區(qū)域作為藥學服務窗口,為患者提供藥學咨詢服務,包括藥物種類、使用劑量、使用方法、安全性等方面內容的宣傳教育和疑問解答,提高患者對藥物的了解與認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4)建立抗菌藥物使用反饋機制。醫(yī)院藥房相關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歷檔案、個人信息進行整理整合,通過在住院期間對其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在患者出院后通過跟蹤隨訪對其用藥、疾病情況進行了解和收集,并將相關情況反饋至醫(yī)院藥事管理、藥房管理、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等相關環(huán)節(jié)。
1.3觀察指標 (1)對兩組的臨床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進行評估分析,使用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進行評價,DUI<1表示藥物使用合理。
(2)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治愈。患者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細菌培養(yǎng)(-);有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細菌培養(yǎng)(+);無效:患者癥狀無變化,細菌培養(yǎng)(+)。
(3)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對比?A組中共出現(xiàn)11例(15.07%)不合理用藥情況,B組中出現(xiàn)3例(4.11%),B組不合理用藥物情況較A組顯著減少(P<0.05)。
2.2 治療情況對比?A組中有42例治愈,22例有效,9例無效,有效率87.67%。B組中有53例治愈,12例有效,8例無效,有效率89.04%。B組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不明顯(P>0.05)。
2.3 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A組中出現(xiàn)頭暈2例、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11%。B組出現(xiàn)1例皮疹,發(fā)生率1.37%,B組明顯少于A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臨床上用于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過去醫(yī)院中的治療工作中出現(xiàn)了對于抗菌藥物過于依賴甚至濫用的情況,從而導致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發(fā)生十分普遍,例如,無指征預防性使用、隨意擴展用藥范圍、重復用藥、聯(lián)合用藥配伍不合理等。不合理的用藥不僅會導致抗菌藥物無法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可能造成病原體耐藥性增強、正常菌群失調、發(fā)生不良反應等情況,并且增加患者的醫(yī)療經濟負擔。
本次研究通過以心病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常規(guī)管理下以及強化藥學服務下的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進行了評估和分析。結果顯示,在強化藥學服務下,B組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較A組大大降低(P<0.05),提示藥學服務對其合理用藥能夠起到良好的保障效果。同時,在強化藥學服務,保障合理用藥的同時,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所提高(P>0.05),不良反應減少(P<0.05),提示藥學服務的開展還能夠有效增強抗菌藥物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藥學服務是指由專業(yè)的藥學人員向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以及其他人員提供藥物使用相關知識的一類服務。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中,藥學服務的開展與強化能夠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指導并進行監(jiān)督,保證藥物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使用,同時還能夠通過藥學咨詢提高患者對抗菌藥物的了解與認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通過跟蹤訪問等途徑掌握抗菌藥物使用現(xiàn)狀,為醫(yī)院藥事管理、臨床工作提供重要的反饋和參考。結合藥學服務的相關理論,本次研究中藥學服務在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干預效果在其他臨床工作中均能夠良好的體現(xiàn)。
結語
在臨床治療工作中,加強藥學服務對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著良好的促進意義,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提高,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潔.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藥學干預方式研究[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6, 16(7):80-81.
[2] 鄭芳英. 探究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藥學干預方式及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9, 17(1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