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軍
摘要:小學的英語PEP教材每單元間的文本都有的聯系,本文通過在對話教學中合理運用文本情境,挖掘文本情境內涵,讓教材中的“文本情境”成為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好素材,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關鍵詞:Lets try ? Lets talk 對話教學文本情境
英語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PEP教材的對話教學中一般包含Let's try、Let's talk及相關的操練小情境等。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Let's try板塊與同一課時的Let's talk板塊從教材的編排者的意圖來看,兩者文本內容豐富,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 PEP教材“Lets try”和“Lets talk”“真”功能
㈠ “Lets try”的文本情境
小學PEP高段教材,在每一個talk的前面都設置了一個聽力內容“Lets try”。它是對話教學的“引子”,目的是通過聽力活動,激活學生原先儲存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為進入正式的對話學習做好準備。
Lets try板塊一般都是以小練習的形式表現在教材文本之中,有聽對話選擇、聽對話判斷、聽對話填空、聽對話回答等。
典型的五年級“Lets try”文本情境如下:(見圖一、二)
如上圖所示,五年級Lets try多為聽音結合圖片觀察理解,六年級的Lets try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慢慢增加了難度,多為聽音和文字理解。(見下圖)
㈡ “Lets talk”文本情境
“Lets talk”對話教學是每單元的核心內容。對話教學旨在把本單元的核心
句型和詞融合在一個有一定意義的對話語篇中,讓學生整體體驗詞匯和句型的語用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有效地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
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關注對話教學中的文本情境,將教材中提供的文字,圖片及各類表格等文本情境為英語對話教學所用。
二、“Lets try”和“Lets talk”文本情境的“真”整合
五六年級的對話課文本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篇幅,有多個話輪,學生的對話學習更需要合理有力的情境支撐。將Lets try和Lets talk的文本情境作合適的整合,就能為情境提供有效的保障。
㈠ 以舊知,帶新知
在英語對話教學中,我們在呈現新知識的時候,一般會通過復習循序漸進由舊知引入新知。以五年級下冊Unit2 A Lets try為例:
這單元編排的主題是讓學生有興趣用英語表達自己所喜愛的季節,在復習cool, cold, rainy, windy, sunny等單詞時,教材的文本“Lets try”右邊的選項可以進行復習。這樣通過以“舊”引“新”,通過復習“Lets try”文本情境中原先學過的知識自然地從天氣導入到季節是不錯的教學方式。
㈡ 呈背景,引對話
觀察教材文本,我們會發現有些Lets talk中的對話文本缺少了相關情景的鋪墊。“Lets try”往往能起到交代對話背景的作用。以五下Unit1 Lets try和Lets talk為例:
從聽力內容可以看出Lets try對話內容為這課時的對話主題中的人物、地點和話題都作了相關的交代。教師可以從題目中的人物名入手,向學生提問并引導學觀察Pedro衣服,并呈現:Pedro is a new student from Spain。
同樣,這一單元的B部分的Lets try也具備為對話教學作鋪墊的功能。Lets try文本被割裂成聽力練習和對話學習的兩段式呈現,教師可以巧妙地將上下兩部分內容作合適的銜接。
㈢ 充內容,拓對話
以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時為例,本課時教材的文本情境如下圖:
在執教這課時時,教師先可以呈現教材第40頁下方的網頁插圖(見上圖),并提問:Whats this? Yes, its a website. Look at the address. What website is it?讓學生猜測這是一個什么網站。然后老師介紹:Yes. Its a pen pal website. Its ?a website for making new friend.通過運用文本中的情境自然過渡到聽力,在做聽力時鼓勵學生做好聽力預測,讓學生閱讀題目,找出對話出現的人物。
在上述的幾個教學步驟中,執教老師將這一個課時的整個頁面的文本情境進
行了充分挖掘,利用現成的文本上的網頁表格既讓學生了解活動背景,在聽力過程中鍛煉了孩子聽力能力,并通過引導引出了本部分對話學習的核心句型:Does he…以及針對這一句型的肯定否定兩種回答方式,順勢導入新句型Does he/ …?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通過在合適情境中的問答,驗證學生之前的猜測是否正確。通過教材本有的文本情境,不但巧妙地突破了這一課時的重難點,又自然過渡到了本課時重點句型的學習,并能通過這一頁的文本情境進行了合理有效地運用對話,拓展了學生對話練習的內容。
三、文本情境中讀出文本的“真”意義
文本情境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合適的對話情境,在合適的情境中,指導學
練習對話或者朗讀對話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情境中讀出文本的真正意義,演出情境對話所要體現的真感情。
㈠ 讓對話文本情境“動”起來
以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情景圖通過展示Miss White帶領學生在自然公園游玩的情景呈現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句型。文本中短短的幾句對話在真實情境中卻已是足足發生了好幾個小時。教材文本如下: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成為Miss White班級里的其中一員,跟著他們進入課本的文本情境,從而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對話的練習。將Part A和Part B兩部分的情境進行合并,也就是將文本中真實發生了起碼三個小時的郊游一幕幕的情境串聯起來,在對話練習中,讓它成為一個現成好用而又真實的情境。
㈡ 在文本情境中讀出“真”感情。
以上教學內容發生在圖書室,讓學生在朗讀或者演文本中的句子“Shh! Talk quietly!”時,就要引導學生們從文本情境的實際出發,考慮到在真實的情境中說“Shh! Talk quietly!”這句話時的語音語調,在圖書室要保持安靜這一規定孩子們都知道,所以在對話的演繹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們從此情境中的實際出發,演這段對話時應該輕聲細語,尤其是說“Shh! Talk quietly!”這一句時,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情境,了解情境發生時周圍的環境,只有真正了解了,對話教學才會更加生動,學生才能在相應的文本情境下將對話表演得更真實。
以上內容主要以PEP教材里Lets try和Lets talk中的文本情境為例,利用現成的兩個文本情境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英語對話教學,其實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每一處文本情境的特點,將文本情境中的每個細節都融入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途徑上,這樣既可以體現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教學環節的連貫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