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使我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孩子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喜歡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的世界。就像杜威先生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本能的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懼來的特點。如何激發幼兒的本能?在科學活動中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的發展呢?通過實踐,提出我的幾點思考:
一、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營造主動探索的環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如何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來感知了解事物的真像,感知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需要孩子們產生探究事物的興趣,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巧妙利用自然角,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幼兒通過觀察、照料他們,會有許多的發現,使幼兒對自然的奇妙始終充滿著好奇心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孩子們會充滿好奇:“小烏龜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嗎?”“金魚為什么不閉眼睛?它不累嗎?”“白菜也能開出花?”隨著孩子們好奇心的爆棚,就會激發孩子們想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愿望,探索之旅從此開啟。
2.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促進幼兒主動探究
投放有教育價值的材料是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必要條件。從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觀察中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序列地提供趣味化、游戲化,寓含教育價值的材料。為了幫助幼兒自己找到“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硬幣能浮在水面上嗎?”諸類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投放的磁鐵、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板、布塊等相關的磁鐵探索系列材料;投放水、容器、各種材質的輔助材料,支持幼兒探索相關問題,力求從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促進他們主動探索。
3.營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是幼兒探索的前提條件
一是寬松的環境,輕松的氛圍能讓幼兒無拘無束的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二是注重讓每位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點撥幼兒探究思路,幫助幼兒建立質疑、求真意識
幼兒真正主動探索是從探索問題開始的。幼兒有了疑問并產生想尋找答案的愿望,才能進入主動探索狀態。
1.加強同伴之間的學習,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通過探究后,都有了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這時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氛圍讓幼兒與同伴、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與困惑。在討論中孩子們可以從同伴那得到許多的信息、新經驗。在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都能促進幼兒的不斷思考,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認識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2.在“質疑”中學會思考 在探索中獲取經驗
比如在《玩色》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自操作嘗試,懂得了三原色兩兩相配會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顏色的原理。通過對比,有的孩子會提出“為什么我和別的小朋友同樣是用紅色和黃色調配,可調出來的顏色卻不一樣?”“為什么藍色和黃色在一起會有這么多不一樣的綠色呢?”等等,這些問題說明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對比觀察發現了新問題。他們通過自身的感知探究,獲得了廣泛的科學經驗,感受了發現成功的快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3.發展幼兒主動觀察能力,發揮自然資源的妙用
幼兒科學探索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離不開大自然和社會連續的活動,不同的渠道,多種方式,多樣活動,都有利于幼兒知識經驗的獲得,認知能力的提高。 我們老師應該做的就是把孩子帶出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能力。
三、巧妙設計、優化方法,提升幼兒探究能力
1.激趣導入,玩后探究
幼兒對探索事物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態度將會直接影響整個活動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備活動要精心設計好導入激趣這一環節,通過小游戲、小魔術和小競賽等活動,留給幼兒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發幼兒探索興趣。
2.創設情境,問中探究
科學探究的起點是提問。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究欲望,能引領幼兒積極主動地達到預想的學習目標。創設情境是幼兒進行提問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不論問題由誰提出,重要的是提出問題的環節能否激起幼兒的興趣,能否使他們產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例如:雞蛋到底能不能浮在水上呢?帶著這個問題幼兒會進行液體濃度與浮力的探索活動。
3.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探究交流是幼兒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環節,也是讓孩子用自己可以用理解的語言表述自己認識的過程。幼兒在實驗探究中不僅觀察了現象,記錄下數據,還獲得許多成功和失敗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交流討論時間和機會,通過充分的討論,獲得共識,同時鼓勵幼兒與幼兒之間,組與組之間提出質疑,并引導幼兒對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全班的記錄,達到知識和智慧的共享,使幼兒的交流真正發揮作用。
4.拓展延伸,活動外探究
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教學中,要讓幼兒通過問題來學習,再通過學習來生成新的問題,打破時空界限,開展活動后的后續性研究活動。例如運用科學探究的結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再留下懸念,促進幼兒進行活動外探究。
總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還要成為一名帶路人,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嘗試。更要成為一名設計家 ,設計出更能發揮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活動,引導他們一步一步的自我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