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尤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角色,轉變教學模式。何為教學模式?小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從我個人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
教學模式作為現代教學論的一個范疇,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手段,也不是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它是一種按照一定的原理設計的具有相應結構和功能的教學活動的模型或策略。隨著教學實踐探索的發展,人們對教學模式本質有進一步的認識:教學過程模式,簡稱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概念是:指教學活動過程的結構,包括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橫向結構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學習程序以及教師引導、調控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程序。教學模式構成有多種因素,而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國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各科教學都總結和創建了各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我認為新課程改革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幾個:
一、傳遞—接受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程序是:
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的教學內容→教授新的學習內容(包括感知教材內容和理解教材內容階段)→鞏固和運用已學內容階段→檢查學習情況
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習較系統的書本知識為主,教學目標比較重視知識的邏輯順序,以教師的系統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接受教師提供的信息。這種教學模式一般是全班集體學習,而學生的個別學習,分組學習與討論的機會相對減少,整個學習過程,基本上由教師控制。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能夠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比較經濟有效地完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所以這是我國小學經常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點,它雖然能使學生較系統的學習知識技能,但難以照顧到發展學生的能力容易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此,要求我們教師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揚長避短。
二、引導—發現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程序是:
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
引導—發現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與傳遞—接受式相反,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做系統的講授或介紹現成的知識,而是把準備讓學生掌握的知識作為學生未知的知識,由教師提出問題,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然后進行推理驗證,最后讓學生自己得出相應的結論。
三、情境—陶冶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程序是:
創設情境→學生參與各類活動→教師啟發學生領悟道理→了解社會和自然
在小學階段,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它的功能與作用是:教師設置的情境中讓學生按照模擬的情境活動、觀察,學習知識,技能,掌握和發展能力,陶冶情操。
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要做到:
(一)創設情景,教師要“童心未泯”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和性格的發展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啟發心智,使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擺脫"師道尊嚴"的影響,放下教師的架子,蹲下身來和小學生做朋友。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童心未泯",和他們一樣的活潑、一樣的樂觀、一樣的天真,他們才會放下心理的負擔,輕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和教師共同營造一個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惟有童心,才能使教師忘了自己是一位“教師”, 才能使學生忘了自己是一名學生;惟有童心;才能使師生間架起一座平等交流的感情橋梁。
(二)創設情境,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雙贏的關系。它不僅使學生輕松愉快地上好每一節課,而且教師也會從中享受到莫大的快樂和美感。
(三)創設情境,要經常再現生活的場景
故事化、情節化的教學方法更具趣味性,這種別具一格的設計,容易使小學生進入情境,走入角色游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自學—輔導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程序為:
自學→小組合作討論→啟發→練習
這種模式突出了學生學習認識活動主體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這種結構,吸納了傳遞—接受式縱向結構的優點:激發動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而其橫向結構,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或“教師問,學生答,眾學生聽”的程序,形成學生個別學習、學生互問互答、小組討論、教師講學生聽等多種組合形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
這種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技能的教學,而且比較容易了解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教學活動,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其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組織教學能力,能處理好班級教學,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系;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系,否則容易流于形式。
五、示范—模仿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程序是:
定向→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
(一)定向
即教師向學生提出教學目標,闡明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技能,說明操作的動作要領,應遵守的規則,練習程序等。
(二)示范
由教師或教師指定已掌握了技術動作的學生做動作示范(示范的概念所涵蓋的內容較廣,如標準的掛圖,幻燈片,錄像等),教師經常把講解和示范結合為一體,邊講解邊示范,或邊示范邊附以簡要的提示。
(三)參與性練習
示范(多種形式的示范,特別是教師的示范)以后,由學生模仿練習,學生開始做嘗試性的模仿練習,如果發現學生不能把示范的動作復現出來,教師應再次說明或示范;如果學生做得不對,是錯誤的動作,教師應予以糾正。
(四)自主練習
在學生基本上會模仿后,為了達到熟練地程度,須經過自主反復的練習,直至達到熟練地程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對教師們的綜合素質也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繼續完善好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工作,在充分總結已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屏棄當中弊病,繼承其精華元素,與教學創新有機整合,豐富教學模式,進一步推動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