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淑琴
人對事物之間關系的反映就是情感。它分為顯性情感和隱性情感兩種因素。顯性情感是指語文教材中通過課文插圖、文本語言等能夠讓人直接感受到的情感。而隱性情感則是教材在反映具體事實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講解體會到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就是情感教學。我們的語文教材大都飽含情感、文質兼優(yōu)。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充分運用情感教學,可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構建出和諧的課堂。那么,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怎么樣在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構建和諧課堂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準確把握教材內含的情感因素
教學中,首先要把教學內容中的顯性情感充分地展示出來。所以備課時我把這些情感內容通過自己反復研究,反復加工提煉,而后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神態(tài)或是現(xiàn)代的教學工具展示出來,以教師的情感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內容產生共鳴,真正走進文本之中,走進作者的心中。這樣使學生在學會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促學,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達到知識與情感共同培養(yǎng),構建和諧課堂的效果。那么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這些情感并有效運用,關鍵要做到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要善于深入挖掘、體驗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但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而且要了解文章寫作背景,作者與文中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去寫,了解了文章背景就能真正把握教材中所要突出的情感因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備課時我始終牢記:要想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真正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心里活動和情感。教師自己就要有情有感,而不是枯燥的講授教學內容。正所謂“要使學生感動,首先要教師感動。”讓自己的思想感情隨著作品里的主人翁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而變化。第二,要善于用自己具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抒發(fā)文章情感。這個過程就好比一個演員要演好一個角色的過程。所不同的就是,演員的臺詞都是導演準備,而教師講課時的語言,則必須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自己組織在情感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僅要富有激情,還要富有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情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其次,對于教材中的不是特別明顯的情感因素,教師也要進行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如果教學只停留于表面,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越發(fā)的枯燥,那整個課堂也會陷于死氣沉沉,這不僅影響了課堂效率,同時也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不明顯的情感因素,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較枯燥的知識的同時,受到情感體驗,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發(fā)掘教材中的隱性情感因素還可將學生的有關情感遷移到相應的教學內容上,進而提高這個課堂效果。
二、運用好情感教學的主要原則
為了構建和諧課堂,我一直堅持寓教于樂,以情施教,師生情感交融這三個情感教學原則。因為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讓整個課堂都在教師情感的感染中,在師生互動中高效,輕松,愉快,和諧地進行著。
1.寓教于樂原則
寓教于樂是指教師要使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讓學習充滿興趣,而不是以往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教學課堂。例如,教學《葡萄溝》一課,為了拉近空間的距離,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使他們樂學、想學,我讓學生隨心所欲,在黑板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葡萄。 同學們有的根據(jù)課文描寫的樣子去畫,有的憑借對文字的想象去畫。 一時間,黑板上掛滿了光怪陸離的葡萄,師生仿佛走進了芳香四溢的葡萄溝。 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輕而易舉的掌握了知識,積累了經驗。
2.以情施教的原則
教學中不僅要寓教于樂還要以情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更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體驗文本所內涵的情感,達到知情交融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相應的情緒、情感。如在歡樂的情境中,學生會高興,愉悅;在悲傷的情境中,學生則會難過。如教學《難忘的一課》,為了激發(fā)學生情感,我利用課件視頻把學生帶入了50年前臺灣鄉(xiāng)村的那一所小學中,和臺灣人民一起學習祖國文字,當和臺灣人民一起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時,孩子們真切感受到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那種激動、自豪的心情,深刻體會到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厚的愛國情。也因此升華了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臺灣人民的熱愛。
3.師生情感交融的原則
愛是師生情感交融的源泉,師生之間的愛是情感教學當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融與溝通的橋梁,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基礎。教師就像偉大、慈愛的母親,她無私關心著每一個學生,愛著每一位學生,尋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都能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因此只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會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才會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和諧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課堂效果。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這三大原則,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總之,構建和諧課堂,使學生知識與情感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必須注重情感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運用情感教學。只有使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與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完全交融,統(tǒng)一,才會彈奏出優(yōu)美的情感樂章,構建和諧,美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