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亮
一、生活中的小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1. 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的引入猶如樂曲中的前奏,用趣味性的實驗來引入新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將上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來,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把學生迅速帶到學習物理的環境中去,在初二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時,做小實驗。例如,吹不落的乒乓球,拿一個玻璃漏斗讓口朝下,把一個乒乓球放到寬口處。然后迅速從細口處猛力吹氣。有趣的情景出現了:在學生猜測中本應掉下的乒乓球卻一直在寬口處旋轉著不落下。家中熬粥時,粥沸騰時,將勺子放入裝入部分粥,觀察鍋中粥依然沸騰,而勺子中的粥不沸騰,讓學生思考為什么?
2.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小實驗,鞏固知識
許多學生不喜歡上復習課,因為感覺缺乏新鮮感,因為學生提不起興趣,往往也影響了教師上課熱情。課堂效率往往都不高。然而,如果在復習課中合理地穿插生活中的小實驗,無論是對知識的鞏固還是激發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效果都特別的好。學生學習時,興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他們的普遍現象是對物理概念規律一知半解,從而產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壓抑,導致聽課無心,思想開小差,作業頭痛。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下去,逐漸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因而,設計針對性實驗,解決學生學習物理的瓶頸問題,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一環。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時機,合理地插入一些小實驗。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復習大氣壓現象時,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讓學生做了這樣的實驗,選一只口徑略小于雞蛋的瓶子,在瓶底鋪上一層沙子。將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后投入瓶內,接著把一只剝了殼的熟雞蛋豎放在瓶口。讓它堵住瓶口。火焰熄滅后,蛋被瓶子慢慢吞入肚中。
3.設計小實驗,將知識延伸到課外,提高能力
課內教學內容畢竟要受到教學大綱的限制,而課外科技活動、第二課堂無論在內容的深度、廣度上,還是在活動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搞得豐富多彩,更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有針對性地及時做一些典型的小實驗,能收到釋疑解難、深化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的效果。例如,在靜止液體內部其壓強跟深度關系的教學中,液體壓強只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而與液體總重和體積無關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為了消除疑慮,我把一些練習題中關于橡皮膜凸、平等變化的問題改為小實驗,當堂讓學生進行實驗,“事實勝于雄辯”,學生看到自己的實驗成果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實驗,如“硬幣戲法”“紙盒燒開水”“測人的最大功率”“安裝模擬家庭電路”等,完全可讓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讓學生體驗“玩中學”“做中學”的樂趣,也讓學生有更多的發現新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還有利于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
二、生活中物理小實驗在教學中的實踐操作
(一)結合生活激發學生實驗動機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列舉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或想要了解的問題吸引他們,進而激發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動機。比如,在教學“聲音傳播”相關知識時,教師根據初中生對聲音傳播常識的基本了解展開實驗教學,從學生日常生活引入:“各位同學都知道聲音能夠在空氣中進行傳播,但請大家思考,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嗎?”此問題提出后,學生在討論后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有學生說自己游泳時,在水中沒有聽到聲音,所以不能在水中傳播,也有學生認為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因為有時候能夠聽到從水下發出的聲音。基于生活化的引導,激發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實驗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聯系生活實驗設計物理教學實驗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內容對實驗教學重新設計,積極使用生活中常見的資源材料進行實驗器材制作,讓學生動手參與實驗的過程。比如,在教學“浮力和密度”相關知識后,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兩部分的知識難以結合起來理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對物理實驗再次設計,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要求學生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漂浮在水面與沉入水底的物品,要求學生自己觀察物理浮沉現象,相互之間討論物體浮沉的條件,對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密度大小和浮沉關系進行比較,從而強化學生對這兩部分知識的理解。
(三)讓生活中的小實驗進物理課堂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是物理回歸生活與社會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物理探究和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的需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創設與生活相貼近的、以“問題”為導向的生活化情境,一方面,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探究能動性。如在進行“輪軸”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一個用圓形飲料桶提水的情境,然后提問:“如果水桶過重,借助哪種簡單機械可以省力呢?”學生會猜想是杠桿,教師根據學生的思路加以引導,從而將學生引到一個新的物理知識點——輪軸。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理解新的物理知識,進而提高物理課堂的實效性。
(四)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應當讓他們真正理解事物內在與本質屬性的關系,從而讓學生能夠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依靠各種物理實驗幫助學生進行規律總結,借助實際生活中的小問題吸引學生,讓學生相互進行充分討論交流,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探究得到答案,激發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聯系生活設計小實驗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源頭,是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理解物理規律“清如水”的關鍵,只要堅持不懈地這樣進行教學,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海無涯樂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