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君
幼兒每天都生活在幼兒園,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正是由于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所以說,環境絕不是裝飾品,也不僅僅是硬件設備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賴、相互包容、相互影響,它們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因此,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在幼兒園自身環境的創設方面,應不斷追求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相結合的教育取向,即“環境的設計傾向于所有與教育相關的事物相結合而發展。”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建設的意義不僅因為它是影響幼兒發展的條件,更是因為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幼兒的積極參與而產生的互動效應。幼兒園應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本著“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的原則,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1.室外環境的創設
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因此,我園致力于為幼兒創設與環境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努力為幼兒營造環保教育的良好氛圍。由于我園面積較小,我們就因地制宜,在教室前的小園里種上花生、蔥、蒜等,讓幼兒觀察其生長過程;充分利用走廊和墻面,布置優美的寓意深刻的環境,讓幼兒從環境中受到教育與熏陶;并在幼兒園種上花草樹木,為各班設置種植園地,讓幼兒在種植園觀察種子生長發育需要的自然條件,感知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2.室內環境的創設
陳鶴琴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去想,鼓勵兒童去發現他們的世界”。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喜歡自己探索,自己動手。因此,在環境布置中盡可能地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設立多種活動區,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在發動幼兒集體討論決定了區角布置或墻飾的內容后,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并進行設計制作。我們應盡可能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二、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綱要》中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老師的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1.建立師生互動式環境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于抽掉了教學的靈魂。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一個教師要以寬宏的胸懷去愛全體幼兒,而不只是愛幾個孩子,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羅斯有句諺語:漂亮的孩子誰都喜歡,而對難看的孩子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2.建立同伴互動式環境
教師參與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群體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幼兒也不例外。幼兒作為特定的社會成員,從群體意義上講,首先要歸屬于幼兒園里的班級集體。教師初建班集體時,應堅持正面教育和集體教育的教育態度,使幼兒個體的才能在集體中得到充分表現,逐漸使幼兒產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師應注意引導、鼓勵和幫助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并隨時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和良好表現,這將會激勵他們的主動精神。
3.建立家園互動式環境
《綱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建立一個團結友愛、互助互讓的心理環境,陶冶幼兒情操。家庭是幼兒生活中最親密的環境,家庭的生長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教育作用,家園合力促幼兒良好個性形成。如通過家訪、網絡聯系、園報、家長學校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環境育人的認識上達成共識,促使家長在各自家庭條件的基礎上努力。
三、創設生動形象的環保教育環境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我們既然創設了環保教育環境,教師在課堂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就要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把環保教育融入幼兒園創設的環保教育環境之中,把環境布置作為環保教育的教具。
四、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大環境的相互作用。《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育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在注重幼兒園內環境創設的同時,我們還注重挖掘社區環境的教育作用,引導幼兒走入社區,在與社區的互動中得到發展。
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讀取的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社區中的各種設施、建筑等,是幼兒密切接觸的一個生動有趣的大課堂,合理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與社區互動,可以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在主題活動《春天里的人們》中,我們組織幼兒開展了踏青、遠足、春游等活動,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的萬物生靈,主動觀察、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花草蟲魚,探尋自然的奧秘,了解春天人們的工作以及各種活動,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在幼兒與社區的互動中,幼兒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對于不良現象,我們引導幼兒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幫助幼兒學習、積累辨別是非的經驗,使幼兒能夠初步做出積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