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永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越來越感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經歷多次的培訓,很多老師已經擺脫了對舊教學模式的過分依賴,擺脫了定勢思維下的老套路,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在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并通過反饋發現教學效果極好。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學呢?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最佳的方法與手段,創造一種帶有健康、積極向上的情緒色彩的場景。把學生引入這種場景引起情感的共鳴,使其在學習中態度、情感、價值觀都得以發展,使其既認識自己又認識他人,認識事物,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這種情境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應用調節的手段,在課堂上使學生既感到輕松、愉快、心平氣和又感到耳目一新,激發其內部動因,促使他們在這種氛圍中愉快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目前學生厭學、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和動力不足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向導,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來了,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光靠耳朵聽,用眼睛觀察,用動作來表示,還應該以教師的情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且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在高校的機制上運轉。
如在教學《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課前我讓學生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個與詩意境一樣的模擬場景,上課時走進教室驚呆了,只見一支用粉紅色皺紋紙做成的紅杏花的樹枝從報紙糊成的柴扉上探出,教室內到處是“紅杏”,有的擺在桌上,有的舉在手中……此時,我非常激動,望著同學們眼中透露出來的興奮不已的神情,備課時預先設計的導入語脫口而出;“謝謝你們——春天的使者,你們用自己美好的心靈,靈巧的雙手給大家送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你們知道我這時有多么高興,我誠心希望在這百花齊放的花園里,我們度過一個美好的時光。”
同學們分組自由讀詩過程中,各個表現的都非常積極,十分活躍,詩中表達的感情不用我講已經品味到。在進行表演環節時,我按照設計程序,每組請一名學生扮演詩人葉紹翁,戴著課前制作的紙帽,手持扇子,小組其他學生站在講臺上,面朝柴扉“一”字排開,臺上同學有感情的讀,詩人表演動作,而臺下同學不約而同的吟讀。在教學中既使參與表演的學生在詩人表達的意境中陶醉,又使下面觀看的同學吟誦,想象,品味。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學習感到“挺有意思”,老師感到教的很輕松,自己也很興奮。
二、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新課改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基于以上思想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促進其在自主、自讀、自悟中自得,充分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下面就以一次作文課為例,來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與體會。
在一次作文活動課上,我提出口號:“妙詞串串,歡樂在課堂”。然后用“馬”字起頭,玩成語接龍游戲。其規則是在開火車接龍的過程中,誰在30秒內接不上來,誰就上臺表演節目。表演的內容是從事先準備好的題單中抽取。題單中有“翩翩起舞”“目瞪口呆”“張牙舞爪”等等。抽到哪一個馬上準備表演,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觀察。活動開展時我把主持的位置交給學生,交權時我并沒有指定人選,而是讓學生民主推選,活動主持人輪流擔當,擔任主持前對主持人在場外預先訓練。為了提高活動主持人的技能,每次活動輪流主持后,我們都對主持人技能進行評價,評選出優秀者予以鼓勵。
在活動中,有一位同學沒接上來,大家鼓掌把他請上臺,但這個同學性格內向,不善于在眾人面前表現,當抽到“翩翩起舞”的成語讓他表演時,他兩臉赤紅,表情木呆,大家很著急出現冷場,這時主持節目的同學望了望我,希望我給拿主意,我輕輕搖了搖頭,讓主持人想辦法。只見主持思索了一下,眼睛突然一亮,走到這位同學面前同他談,是否可選一名學生做“導演”或“教練”,現場讓他“導”或“練”,征得同意,選派導或練的志愿者現場活動,把呆滯的場面激活了。這時主持人向我望了望,我微笑點頭贊許他做的好,主持人興奮的臉放光彩。
活動結束時,學生們個個意猶未盡。布置寫作時只見他們紛紛拿出紙筆,回想著自己感興趣的細節或場面,埋頭苦干。這時就連平時不怎么愿意動筆的學生也興趣盎然地埋頭寫著。由于可以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讓他們在歡樂的氣氛中玩,在玩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開而不散,活而不亂
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延長學生的注意力,始終為教學提供良好的課堂氣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針對每堂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課堂上該靜則靜,需動則動,不能過于隨便造成“放羊式”,也不能過于呆板,形成固定模式,這樣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應當要求做到教的“活”,學的“活”“開而不散,活而不亂”。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在進行表演環節時,如不事先設計每組請一名同學扮演詩人,而是誰想演誰演,都嚷嚷著演,那么表演就不能順利進行下去,產生的混亂的局面就沒法收拾,情感氣氛在混亂中也就無法生成。學生們也不能通過讀很好的體會詩的感情,也體驗不到作者當時寫詩的感情。這樣課前預期的期望就無法達成。
總之,在語文情境教學中,要靈活掌握教學方法,把握學生思維特點,要讓學生覺得上語文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態度、情感、價值觀都得以發展,使的他們既認識自己又認識他人,認識事物,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