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
1.家庭教育的含義
家庭教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長及家里的長者(主要是父母)對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及影響。家庭教育作為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一,是社會主義國家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層之臺,始于壘土”,在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民族的興旺,祖國的富強,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情緒及不良情緒的概念
情緒是指人對某一事物的感應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映。人的情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3-6歲的小朋友屬于幼兒時期,情緒極端豐富而強烈,且起伏變化很大。不良情緒是指一個人對客觀刺激進行反映后所產生的過度體驗。比如:自卑、亂發脾氣、任性、焦慮、緊張、憤怒、沮喪、痛苦、難過、憂郁等的表現。
二、幼兒不良情緒的成因分析
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大概有幾種情況: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撫養對幼兒心理發展及情緒有消極的影響。第二,家庭教育的偏差,如祖輩和父輩之間教育觀念的偏差,會影響幼兒情緒發展。第三,家長的個性、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情緒有重要影響。以上所有的都會影響孩子情緒的發展問題。情緒不是問題,情緒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問題。
三、家長疏導幼兒不良情緒的策略
現在的小孩一般比較嬌生慣養,這都是因為在家太受寵的緣故,所以小孩在上學的時候可能不免會跟同學鬧矛盾,這樣很容易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情緒出現不良現象。而在中國的家庭出現的比較多的情況是,對負面情緒的不接納。比方說,孩子哭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哭什么哭?在哭就不是男孩子!”還有的家長會說:“寶貝,不哭了。你要什么告訴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給你買。”無論是那種情況,都想要孩子的負面情緒盡快過去不承認,或者過度滿足……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大概有幾種情況,第一,大部分家長就是這樣過來的,也沒有去問為什么,就直接拿來用了。第二有的家長很怕孩子哭,就急功近利的利用說謊、騙等手段來阻止孩子哭。第三,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哭不好,或者是丟人等。以上所有的都會造成孩子情緒相關的問題。情緒不是問題,情緒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問題。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也輕視幼兒亂發脾氣的行為。雖然孩子有時生氣、發脾氣是正常的,但成人還是要教給孩子一些積極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是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立即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而是先去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二是適當讓孩子渲泄。三是正確冷靜地對待幼兒的任性行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方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1.轉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轉移后,很快會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場里,孩子一定要買一個上百元的變形金剛,而家里已有不少類似的玩具,這時家長不要直接回答買還是不買,可以引導孩子:“前面還有更好玩的東西,我們趕緊去看看。”孩子一般會相信商店里還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邊走邊看邊講解,孩子很容易會將剛才的事情忘掉。
2.預先提示
在家長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為規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每次帶孩子上街,經過小商店總是哭鬧著要買雪糕吃,應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說好:“今天上街經過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帶你出去。”
3.冷處理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可暫時不予理睬,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事后,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他說:“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4.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每餐吃東西后都習慣不擦嘴巴,還任性地說:“我不喜歡擦。”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像白雪公主的嗎?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凈。”
5.適當懲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以后就會按時吃飯了。
總的來說,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疏導。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于被孩子接受。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堅決。孩子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除了以上這些建議,閱讀合適的圖畫書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處理各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各出版社都出版了一些有關情感啟蒙教育的圖畫書。像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情商啟蒙教育叢書》就教給孩子沮喪、生氣、無聊時該怎么辦。
不僅如此家長還應該找些資料學習,了解幼兒各階段發展規律,認識孩子的發展狀態,能夠分清孩子懂得哪些行為需要泰然處之,哪些行為象征了孩子有了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去立刻幫助這樣才能從心理上去幫助幼兒,并能正確處理幼兒所有的不良情緒。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