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生
我校于2011年成立綜合實踐教研組,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朝陽區優秀教研組,2014年榮獲“北京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特色校”,2018年學校又成功獲得“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開放性實踐活動資源開發機制的研究課題實驗校”和“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研究與實施先進學校”兩項稱號。
一、課程建設與實施背景分析
(一)課程建設:梳理反思,找準方向,頂層設計
隨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下發,明確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列為必修課程。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提出了以“突顯學科核心素養”為理念、以“實踐教育課程”為中心、以“探究與體驗生活”為目標的學科綜合社會實踐開放研究課。
(二)實施背景分析:順勢而為,制度推進,高效管理
我校是12年制完全學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學校順勢而變,在教師課程設計意識、學生學習方式,課程制度和管理機制,均需適時適度更新調整。初步構建了 “五個維度”的工作體系,以制度推進改革,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高效運轉。
1.建立學科綜合社會實踐開放研究課工作體系
根據課程建設要求,構建課程領導小組為核心的“五個維度”工作管理體系:課程管理、課程研發、課程科研、課程評價、隊伍建設。各部門組織開展“學科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開放研究課”。人員各司其職,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確保了學校“學科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開放研究課”順利高效實施。
2.打造骨干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發揮特色校輻射引領示范作用
2011年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教研組,2013年被評為朝陽區優秀教研組,核心組成員10人,其中,任朝陽區兼職教研員3人、高級教師3人、一級教師4人,市級骨干教師1人、區級骨干教師1人、區優青1人。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中實施一校多址“兩個統一”“四個一致”的管理策略,來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進行。
兩位綜合實踐教研組組長,結合學校特點和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校內外教研活動。走出校園,發揮自身專長,服務學區乃至全市,體現作為特色校的輻射引領示范作用。并參與或主持市級乃至國家級課題研究,帶動了教師的專業提升和課程品質提高。
二、課程目標與內容
1.目標
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在考察探究中的運用,注重學生對于新知識的主動獲取,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行為的自然發生,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以“突顯學科核心素養”為理念、以“實踐教育課程”為中心、以“探究與體驗生活”為目標。
2.內容
是學科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與拓展,各學科的研究主題依據實踐內容而確定;德育主題依研究主題和活動形式確定;學習方式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京內延伸到京外,以廣泛的社會資源為背景,強調與社會多層面、多維度的接觸與聯系,旨意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
三、課程實施
學校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實施細則及學生活動制度與安全保障,綜合實踐教研組負責通識培訓工作及課題研究的管理、督促及結題評價建檔的協調。對課題各階段活動進行跟蹤管理,建立檔案化管理,實施有效的評價制度,嘗試將課題以研究方法進行分類管理與評價。指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的選題及開題報告工作,考察探究結束后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展示活動。具體組織機構如下:主管校長 ? ? 德育主任、教學主任 ? ?教研組長 ? ?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我校實施以職能管理為經、年級管理為緯的網絡管理。讓學生能夠在行萬里路中真正有所收獲。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與科技創新活動、德育的實踐活動、學校的日常管理等進行有機整合,將綜合實踐課程不斷充實、延伸、積淀并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
四、課程評價
1.評價原則
強調對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鼓勵學生發揮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氣氛。
2.評價內容
課題研究評價按時間分為課題開題評價、課題實施中的過程評價、課題結題評價三個階段。各階段的評價都由學生自我總結、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導師評價組成。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參與考察談及學習的態度、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等方面。
3.評價方式
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助于學生進步、要給予學生自信;評價的原則是過程性、發展性、整體性和多元性;評價的主體有個人、同伴、教師和家長;評價的手段有評價表、評價輪和投票量化等。例如:2018年5月14日,和平街一中和平街校區初一初二年級在操場隆重舉行了江南、西安研學實踐活動成果匯報展示評價活動。整個評價以家長、學生、教師交叉投票的方式進行評價。
五、實施成效及特色
學校梳理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突顯學科核心素養”為理念、以“實踐教育課程”為中心、以“探究與體驗生活”為目標的學科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開放研究課,建立了“三環四課”的課程實施模式,即:“三環”——活動前(學習準備)、活動中(實施活動)、活動后(總結評價反思),“四課”——主題確定課、方案制訂課、方法指導課、成果展示交流課。借用教委德育科項目成果,將活動范式進行應用與探究。只有這樣做,學生在活動中才有熱情和動力。
總之,課程改革給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個大大的舞臺,統籌規劃、積極推進、整合資源、豐富課程給我校的“學科綜合社會實踐開放研究課”注入了新鮮活力。我們在體驗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沉淀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