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存
地圖既是地理學習的基礎和工具,也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學生能否學好地理,主要看學生能否活用地理圖冊,學會閱讀地圖,運用地圖,能夠從地圖中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特別注重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必須一手拿書一手拿圖,圖文并重。平時有事沒事多翻多看,久而久之,好的心理地圖自然形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促進了地理教學效率。具體我是這樣做的:
一、循序漸進,活用地圖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使用地理圖冊,逐步建構心理地圖。
第一步,在初一新生的初學階段,要靠反復的使用地理圖冊,不斷地讀圖、用圖,積累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地圖形象的感知。努力做到圖像開路,感知優先。將每一節課的地理信息都落實到地圖上,通過讀圖、用圖來獲得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在地圖上分析問題,憑借地圖記憶知識,從地圖中找規律得出結論,用地圖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
第二步,通過對地理圖冊的不斷學習、訓練,對地理空間或地理事物、地理規律逐漸明晰清楚;通過地理圖冊中各種圖表的靈活運用,使學生腦中的地理知識點、面結合,從而對腦中的“地圖”深入細化。
第三步, 經過長期的學習、訓練后,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地圖模型,學生能夠根據需要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有效地解決實際的地理問題。使心理地圖不斷地得到完善。
具體訓練方案是:
1.將所學到的地理事物落實到地圖上,培養中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
為了讓學生養成樂于讀圖的良好習慣?!耙槐疽粌浴保ㄕn本和地圖冊)是我上地理課的必備用書。問題探究從“圖”開始,探究過程在“圖”上進行,探究結果歸納在“圖”上,鞏固練習多用《地理填充圖冊》。要求他們將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一定要落實到地圖上,如在學習《世界海陸分布》一節時,我引導先找圖,再讀圖,然后填圖,最后畫輪廓圖。另外,教師將地理圖冊上比較復雜的地圖簡化,制作成簡單易讀的板圖、板畫(手繪畫)的教學運用也很重要。例如,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二分而之日的光照圖等的學習,簡單的板畫示意圖是最好的講解。這樣長此以往,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形成“初步的心理地圖”,順利完成心理地圖形成的起步階段。
2.做好圖文轉化工作,以文釋圖、以圖釋文、以圖釋圖等圖文轉化工作可以使學生形成的心理地圖逐步明細清楚
如課文有關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一段文字,用下圖一來解釋,一目了然,生動形象。
地球的自轉如果學生單單是靠上圖二來學習,從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轉等問題是比較難理解的。但如果將上圖轉化為下面三幅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運用地理圖冊,加強讀圖、用圖能力訓練,構建心理地圖
初學時要求由繁到簡,即由紛繁復雜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中,概括幾點帶有規律性的地理規律來,畫成簡圖,以利于理解掌握。如“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圖”,如果直接看世界地圖,沒有一點空間想象力的中學生是抓不到要點的。 如果簡化為下圖,就簡單多了。
復習時則要求在概括性極高的地理簡圖上不斷補充各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轉化加深理解,識記地理知識,加快心理地圖的形成。同時還要加強畫簡圖訓練。每一章節的地理知識經高度概括后畫成地理簡圖,這是對心理地圖的一種直接的強化。例如,在學習《世界的大洲和大洋》時,我先帶領學生仔細閱讀地理圖冊中的各種達州大洋分布圖,使學生對各大洲的輪廓有所識記,然后領學生畫世界的大洲和大洋輪廓簡圖,課后也反復畫,不對的由教師糾正,或學生自行糾正,簡圖的內容也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對各大洲的輪廓與位置爛熟于心。學生根據自己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來畫地理簡圖,不但興趣盎然,而且越畫越精確。經過以上訓練,學生的心理地圖逐漸明晰清楚。
4.增強地理問題意識,培養學生運用心理地圖綜合解題的能力,以實現心理地圖的“沉淀”
要讓學生牢固地構建心理地圖,增強地理問題意識是必不可少的。所謂地理問題意識,就是面對一幅地圖,要有:這是什么圖?在哪里?為什么?與本圖相關有哪些地理問題?等等的知識鏈接。例如,面對“經緯網圖”時:經緯網如何定位?南、北半球如何劃分?東、西半球如何劃分?本初子午線是什么意思?五條重要的緯線各是什么?緯度是多少?四條重要的經線各是什么?經度是多少?你能根據經線(或緯線)的間隔條數,推算出經度(或緯度)嗎?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能回答,說明這一幅圖在學生心中已經形成了比較牢固的心理地圖。
二、強化心理地圖,促進地理教學
二十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告訴我:填圖練習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色,這種練習,對學生心理地圖的構建和鞏固是特別重要的。所以,我在課堂上練習或課后復習,都是做這種練習。一方面,填圖練習難度不大,趣味性強,學生喜歡做,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做;另一方面,這種練習的針對性強,對鞏固學習過的地理知識十分有利。
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學生養成了有問題找《圖冊》,有問題用《圖冊》的好習慣;形成了清晰、準確的心理地圖,學生的空間感知和圖像解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地理,有效地推進了地理教學。今后我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使學生更好的活用地圖,更快的構建心理地圖,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地理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注釋:
地理圖冊,指地理教材配套的《地理圖冊》和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搜集的或自行繪制的簡圖集。
心理地圖,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和使用地圖的過程中,人腦對地理事物或現象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演變和發展的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