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霏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大部分語文素養都是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起來的。用以閱讀教學的文本——或教材或教學資源,其內容都是豐富的,其特征都是多樣的。教師如何處理文本不僅體現著教師的能力,更是關系著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文本時,一定要立足文本的個性,找準教學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怎么來定位?首先它應該是語文的,是具有文學性的;其次它應該是根據學生的情況,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的,即能發展學生思維的,第三這個核心價值是應該能夠統領全篇的,是能夠將各個散落的分析串聯到核心價值這個主線上的;第四這個核心價值一定是基于文本個性的。基于此,我認為主線縱深式課堂結構是實現教學核心價值,推進學生思維縱深式發展的好結構。所謂主線縱深式課堂結構,主線就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就是基于文本個性,能反映核心價值的問題;縱深就是問題鏈,問題與問題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主線縱深式課堂教學摒棄了以往語文教學的分裂式、板塊式教學,真正能使課堂在縱深發展中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一、現存問題——套路教學,凝滯思維
閱讀教學,常常固定,呆板。大致分為幾個板塊,先分析景物作用,再分析人物性格;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寫作手法……教師事無巨細的講著,學生按部就班的記著。內容龐雜,無邏輯,有套路。每節課如此,每個文本如此,千篇一律。這樣的課堂是死氣沉沉的,是板塊式生拼硬湊的。沒有發展思維,沒有熏陶素養。
二、解決途徑——個性教學,發展思維
針對現存千篇一律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個性教學。個性教學,即針對文本個性。每一篇文本都有它獨特的地方。教材在編寫時,編者是考慮到文本在特點上的共性,把它們編寫成一個單元。在教學上稍用心的教師,對于編者的這種匠心,是能體會得到的。然而,一些經典文本,經過時間的洗禮,仍能感動一代代的讀者,顯然不是因為它和哪篇哪篇文章在寫法上或內容上相似,而是它在同類作品中的獨特之處。對教學有更高要求的教師,就會有更高的追求,不滿足于幾篇文本一樣的教學。被列為同一個單元的本文,在同類型作品中,它們仍然是有自己的個性的。就像人人生而不同,可以以群分,卻都是獨特的個體。這種同而不同的個性,正是我們在同一單元處理時格外要注意的地方。這種個性正是我們進行主線縱深式教學的基礎。教師正是要深研文本個性,結合學生實際,才能提煉教學核心價值,才不會在字詞句、人物、手法、主旨等教學內容間面面俱到,浮光掠影。
三、《牲畜林》——主線推進,縱深思維
以人教版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六單元課文《牲畜林》為例。大部分教師這樣設計教學:一、情節梳理——找出文中出現幾次延遲,延遲的作用是什么;二、人物賞析——分析德國兵、朱阿、村民們的形象特征;三、分析主旨——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向往。學生們的思維在幾個板塊間頻頻轉場,忙于篩選信息,不能深入思考。本單元話題為“結構”,這篇課文典型的采用了“延遲結構”,因此很多老師將這作為重點去講解,找找本文用了幾次延遲,延遲的作用是什么。這本無可厚非,“延遲”確實是文本的特點,確實需要著重關注。但是對于結構上的延遲,學生們不難理解,只用思考延遲的作用來撐起這節課的思維量是不夠的。于是老師們又增加對小說主題的分析理解,引導學生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幾乎是所有反戰小說的主旨,而《牲畜林》在戰爭小說中卻獨樹一幟,就在于,它寫戰爭卻不沉重,寫英雄卻不果敢,寫敵人卻不殘忍,寫人民卻不崇高,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戰爭小說,這是一個以“輕松”來寫“沉重”的小說,而這些正是這篇文本的個性,正是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思考的地方。
因此,我在執教這篇課文時,做了這樣的處理。導入時順著同學們的初讀感受,著意本文的個性:提起戰爭,我們想到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傷悲;我們想到了“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的艱苦;想到了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慘烈,然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有些不同,初讀后我們是笑的,我們感覺到了輕松、幽默,那么本文的輕松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導入完成,“輕松”體現在哪些方面是這節課的主線任務,學生們分組討論,得出來的結論是零散的,沒有關系,老師引導加以整合。同學們清楚的看到了村民們的選擇,生活大于戰爭,這是普羅大眾的普遍選擇,由此進一步引出“新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即不去描寫戰爭中的典型場景、典型人物,不去著意批判戰爭的殘酷和罪惡,不去贊頌反抗者的英勇和堅強,而是聚焦于生活真實,關注普通人普通事。因此,這篇文章體現出輕松的風格,寫下了非典型的敵人、英雄和人民,但是我們依然能透過輕松的文字看到背后戰爭的沉重。
簡言之,在此次《牲畜林》的教學實踐中,我抓住《牲畜林》這篇文章的個性——輕松、幽默,以輕松體現在哪些方面為主線,由物及人,由侵略者到受難者,將延遲穿插在人物分析中,由風格的輕松到主題的沉重,層層深入,主線推進。將傳統教學中割裂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文章結構分析,統一到主線上,形成了連貫深入的思維鏈。
主線縱深式課堂結構,就是教師能根據核心價值,找到一個能整合現行教材中的學習重點、與學生思維水平密切相關聯、促進學生主動活動、貫穿整節課的問題或任務,讓同學們在此問題或任務的帶領下,層層深入地進行思考,從而感受文本個性,鍛煉思維能力,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結構。
多年的語文閱讀教學,我們曾有過很多遺憾:淺嘗輒止,對文本解讀不到位;肢解文本,將完整的文本拆得面目全非;喧賓奪主,大量的拓展知識消解了文本本身……而今,我們看到了閱讀教學的努力方向:做好文本解讀,找準文本的核心價值,圍繞核心價值設計教學主線,用層層推進的課堂結構,有效的提升同學們的深度閱讀,深度思考能力。
錢夢龍老師曾說:“要盡力找到一根可以把許多知識的散珠串聯起來的線,使教學過程顯得形散而神不散”,主線縱深式課堂結構正能做到這一點,愿我們的課堂都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愿語文課都能又有趣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