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霞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的民族之林。”的確,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是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在當前推進的素質教育中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點來進行。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強化創新意識
要使語文教學不斷創新,首先必須學習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基本理論,全面準確地把握創新教育的內涵,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神秘感,自覺地強化創新意識,增強實施創新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打破消極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顧慮,克服畏難心理,強化科研創新意識,并樹立新的教育思想觀念,將缺乏生機、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改為生動活潑、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使課堂多一些寬松民主,少一些清規戒律;多一些關心鼓勵,少一些批評、懲罰;使學生多一些特色特長,少一些千篇一律。只有教師真正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學習者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和思考、主動創造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教學過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為學生將來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二、營造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營造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滿堂灌”,以教者為中心,這種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而輕松愉悅,有問題大家討論,共同想辦法解決,誰的辦法好就聽誰的,好的辦法都接納的民主協商的新型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發揮求異思維,從而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主動探索呢?我是這樣做的:
1.課堂學習中恰當運用鼓勵性評價,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法國教育家第惠斯多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在教學時,應通過尊重、關心、激勵、喚醒的手段,使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智慧和潛能的充分張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教材或教師的啟發及師生、生生間答問的觸發之下,常有智慧火花閃耀,我們稱之為閃光點。只要不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便隨處可見。例如,我教“富裕”這個詞,提問:“‘富裕是什么意思?”一位學生回答:“有錢。”我又問:“‘裕字怎樣來記?”他說:“‘裕左邊是衣字旁,右邊是個‘谷字。”我說:“真不錯!你能聯系這個詞的意思來記住它嗎?”過了一會,我提示:“衣字旁表示有……”還沒說完,他馬上說:“有衣服穿,‘谷字表示有谷粒,就是有糧食。”“真沒想到,這位同學的回答這么精彩!”這時,學生的熱情馬上高漲,紛紛舉手表示也想說一說,我再叫一位同學,她站起來說:“老師,這個字真有意思,有衣服穿,有飯吃,日子就過得豐衣足食。用‘裕字表示豐足,古人太聰明了!”學生的這番話令我驚訝,我馬上說:“真了不起!你說得太精彩了!”頓時,班內響起熱烈的掌聲,課堂氣氛高漲……可見,在教師的啟發鼓勵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既傳授了知識,又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自覺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釋疑”,不時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質疑、解疑、釋疑”是培養學生的科學頭腦和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質疑就是要他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提問。因為提問是一種思考和鉆研,是具有探索意識的表現。學生從孩提會說話起,就開始會提問。由于年幼,所提的問題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無法回答,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教師也應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做到不強求壓制提問、不搪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解釋得淺顯易懂。學生學會了質疑,還要引導他們去解疑、釋疑。提出問題后,可啟發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如遇無法回答的,便與學生一道探索。此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漸養成換一條思路想想的好習慣。如教《做風車的故事》,講到當卡特笑牛頓說不出做風車的道理時,我問:“卡特做得對不對?”學生都認為卡特不對,我又問:“那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卡特所提出的意見對不對呢?”這時,學生又重新思考起來,有的認為“對”,有的認為“不對”。我提示學生:“從意見上看,他提得對不對?從做法上看,他的方式對不對?”通過啟發和一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卡特所提的意見是對的,但他的方式是不對的。就這樣,不時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為培養創新能力提供前提。
三、有意識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之母,沒有想象能力就沒有創造能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一般可以這樣進行:
1、班內設立“快樂書吧”,給學生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書籍,如童話、科幻小說、神話、寓言等等。
2、進行“故事接龍”活動,由教師或一位同學講一個故事,講到一半,就嘎然而止,由下一位同學根據前面的情節續接故事。
3、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由一個題目或一幅畫,讓學生根據題目或畫的內容發揮想象,動筆寫作。
4、鼓勵學生編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