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石志剛
我們認為人的天性主要有四個: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以看成人們探究未知世界的四個過程。而好奇是所有天性的基礎,可以說抓住好奇就是抓住天性的根本抓住探究的源頭。誰能抓住好奇,不言而喻,游戲就是很好的不二選擇。我們都知道,教學中的數學游戲,一般是通過數字游戲、運算游戲、圖形游戲、推理游戲、策略游戲、智力游戲等不同類型的呈現方式,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好奇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幽默有趣而又淺顯易懂的語言導出一個個數學問題和一條條數學道理。因此,把數學游戲有效地融于日常教學行為中,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就以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空間與圖形”中第四冊第四單元《1千米有多長》(千米的認識)這一概念課談談我如何使用游戲思維對課堂進行的游戲化教學設計:
游戲一:活用小身體
師:首先大家回憶以前學過的一米有多長?然后開始第一個游戲:活用小身體。要求:利用身體部位測量出你認為的十米長度;可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時間2分鐘。溫馨提示:請注意標出起點和終點。如果同學們需要確定一米的長度,教室墻上和地面上分別貼有5條1米長的線,可以參考。
學生開始活動。
反饋環節:(在學生反饋同時教師分別標記處他們的起點和終點。)
生1:我們10個人先是展開雙臂比出1米的長度,然后站成一排,就是10米了。起點是第一個同學的手指尖,終點是最后一個同學的手指尖。
生2:我們組的同學先用兩腳比劃出一米,然后一個接一個坐在地上,10個人就是10米。起點是第一個同學的腳尖,終點是最后一個同學的腳尖。
生3:我是用腳走的,先看看走地上1米需要幾步,我的是2步,所以10米我就走了20步。起點和終點我都畫在地上了。
生4:老師我是跳的。我跳一次就差不多1米,所以挑10次就行了。
甚至有學生躺在地上去找10米有多長。
師:你們找出了這么的“10米”,到底這些“10米”是不是真的有10米長我們還需要驗證一下。
于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用卷尺分別測量了各個小組的結果,并再度讓學生說一說“還差多少到10米,或比10米長多少”。同時強調記住這個準確的10米長度。
【設計意圖:學生年齡偏小,認識和使用成人類工具能力較弱,為了更加
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定位于利用學生自己人體的構造,完成學習任務。好奇引發對未知的興趣,探究與分享更能激勵學生學習的成長?!?/p>
游戲二:運動100米
師:剛才同學們合作測量出心目中的10米,我們也量出了正確10米的長度,現在我們先想一想,100米又有多長呢?(生答10個10米)
師:確實100米是10個10米長。可是到底有多長你們能比劃出來嗎?現在我們來做第二個游戲:運動100米。要求:統一規定起點,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跑、跳、走等都行;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注意安全。
【設計意圖:有了10米認識的基礎,學生對于100米長度有了一個大致的估計,如果此刻仍讓學生先估后量,由于長度較長不易操作,于是這個環節該讓學生有自己的方式真真實實的感受100米的長度,尤其最后一問,我想學生真真切切對百米有了切身體會,這也為后期的1000米認識在頭腦中的想象做好一個鋪墊?!?/p>
游戲三:我是小畫師
學生經過前面兩個游戲環節,對于10米和100米有了較深的體會,為了給學生一個想象體現的媒介,我設計了一個畫出心目中的1000米這樣一個游戲環節。要求:根據剛才的體驗,在白紙上畫出一幅畫,要能表達出你心目中1000米、100米、10米和1米。
【設計意圖:孩子的想象是無限的,絕不是任何一個成人所能猜想的。實際的長度并不是探究的重點,讓孩子去創造,在筆下繪制出心中的那幅畫,描繪出對于任務的詮釋。即便是那么的幼稚甚至不美觀,但是想象的翅膀在這一刻卻已張開飛翔。】
課后反思:
1.創設游戲化的課堂,給學生“玩”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整節課上充滿了笑聲,就連下課后學生還在說:“原來長度的學習還可以這樣玩?!笨梢哉f,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提供給學生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出游戲化的環境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極大的滿足了學生好奇、愛玩、好探索、好分享的天性,最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身心潛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甚至延伸到課堂之外。
2.充分了解學生學情,尊重學生已有經驗?,F在的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絕不是一張白紙,上面已經承載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仍然按照既設方案進行教學,教學目標同樣能夠完成,但是,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們需要的嗎?是學生們喜歡的嗎?又如何讓他們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和驚奇,更別說激發探索數學的愿望。所以說,面對如此鮮活的生命,我們要敢于改革,蹲下身子,真正為學生的將來盡一份責任之心。
3.教學要為學生量身打造,也要經得起質量監測。這節課中,我們一直在“追逐”千米的游戲之中,在臨下課的十分鐘內,我們在當堂課進行了一個小的測試。題目分為三大類:單純與千米有關的概念題;選擇合適的單位;簡單運用所學新知解決問題。從最后批改的結果來看:全班51人,純概念的10道題目中,除1生沒有仔細讀題,隨意答題外其余同學均全對;第二道題目無錯誤;最后一題錯誤率較高,有5名學生,但是錯誤原因都與計算無關,全部是讀題未清所致。可以說,這節課就教學質量而言是完全達標的,就激發“學生探索數學愿望”這一質量維度而言應該也可以說是合格的。
誠然,上面這節課的設計有很多個人的觀念在其中,但是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嘗試著,想讓游戲思維深層內在動機真正落戶于教育教學過程之中。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絕不做工廠的制造者,我們試圖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培育學生,讓他們能以對待游戲的精神和態度來對待學習過程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