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慧
摘要:練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對數學知識的構建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習題設計
練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對數學知識的構建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小學數學練習的設計還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受“精講多練、以練代講”的思想影響,練習題的安排,常常是機械的重復的,課堂練習是例題的重復,課外作業又是課堂作業的重復,繼而為學生布置大量的機械重復的練習。還有,受應試教育的頑固影響,作業設計形式單一,過份注重書面作業,而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練習。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缺乏個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呢?
在對習題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整合融入課本知識,發揮課本的指導型功能的同時,對于課本中的概念、數量關系、性質和內容加以融合,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根基,立足于此做出的習題設計才具有數學學科的理論基礎。
一、有針對性的設計練習
教學內容的不同,重、難點也就不同,根據不同的內容,從班級現狀出發,抓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對重點內容可采取集中性練習。對難點,既要抓住關鍵,又要適當分散。練習形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專項性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花大力氣安排專項性練習。如:在教方程的時候,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義,為了突破重點、分散難點,對等式兩邊同時加、減、乘、除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可以進行專項練習。口算的的時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練習后,必須有強化性的檢測,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驗證性練習
在新授課的時候讓學生先通過猜想,再進行驗證,在學生自主的驗證練習中掌握知識,從而突破了重點與難點。如:在教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先讓學生猜測,然后再讓學生用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進行驗證練習,從而得出結論。
3.反思性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易錯、會錯的題型,有針對性的設計練習進行訓練,會提高練習的效率。
二、探索多樣化的練習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練習要講究“花樣”,按部就班地練是低效的,練習必須有針對性,安排不同的練習形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可以進行以下幾種練習:
1.發現式練習
如:在整數除法的估算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組計算讓學生去發現估算方法。
2.對比性練習
如:在教學用分數解應用題時,問題中的單位“1”已知與單位“1”未知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此種練習。
3.變式性練習
如:在教學學生春游“乘船”、“乘車”、等問題時,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裝車輪”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問題的本質,是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以發展。
4.反饋性練習
把學生在練習中的錯題拿出來,讓大家找一找,說一說錯在哪里,重在讓學生說出來,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效率高。
三、“拓展延伸”的練習設計
在課堂練習中,適當增加一些原創題。讓學生綜合的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有一定難度的習題(針對一部分學生),來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探索、創新精神。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在這個階段,可以分三類進行練習。一是“可變式”練習,就是通過一題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在變中思變,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拓寬了解題思路。二是“開放性”練習,就是設計一些條件多余或不足的答案不唯一的練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培養,更利于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三是“生活中的數學”練習。如:“購物”問題、平面圖表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可以辦書本知識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對“數學源于生活”有更深的體會,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布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越多,老師的抱怨也就多,與其這樣,不如少布置一些作業,而布置一些經典的作業,或用其他形式的課后作業代替。包括:實踐性作業、調查性作業、研究性作業。
總之,有效的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從生活中來,運用到生活中去,遵循學生的發展思維規律和個體差異的原則,通過我們的歸納、提練,努力實現練習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