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和學生應該成為合作者,課堂教學不應是教師發號施令的“一言堂”,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因此,我在課上力求生動活潑,使學生充分參與,樂學,愛學,進而學好,在我校多年倡導的“六導式”教學法和近年提出的“多元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積極嘗試“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特色,現以三年級上冊數學《年月日》一課為例,作以總結。
一、課前收集資料,師生共同完成
《年月日》一課需要收集許多年歷才能在課上充分利用各個不同年份的年歷進行發現、探究,這次上課我沒有自己去找各種資料,而是在課前和孩子們說:“我們要上一節關于‘年月日的數學課,你們利用自己的本領,搜集一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好不好?可以上網、看書、還可以采訪家長,盡可能收集更多的資料,你們有沒有信心,愿不愿意干?”學生們在老師的激勵下,異口同聲地答應了,興致勃勃地收集資料了,通過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們高高興興地投入到搜集資料的活動中,學習真正成了他們自己的事。在學生收集資料的同時,我也和他們一起收集,使他們感到老師和我們一樣,我們是學習上的伙伴,收集到一些有用的資料后,我還和他們一起交流,拿出來大家一起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前的充分準備必將使課上的學習輕松許多。
二、課上學習新知,師生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上課伊始,我沒有直接引入新課,而是說了一則謎語:“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給他脫一層,年底只剩一張皮。”學生馬上被吸引,并異口同聲地答出:“日歷。”進而引入新課,學生們興趣盎然。
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課前師生已經充分收集了許多資料,所以整堂課的學習,我始終引導學生在自己分組合作中完成。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可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生競爭對手的關系,轉變為合作伙伴的關系,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便于取長補短,相互切磋。因此,我布置了三個討論題,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學習中,大家拿出自己課前收集的不同年份的年歷,細心的數,耐心的找,不僅發現了每個月有多少天,每年有多少天,31天的都有哪幾個月等問題,還發現了今年二月29天,為什么去年的二月是28天?等問題,孩子們在合作中發現了新知,學會了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創設情境,繼續探究
當學到平年、閏年的知識時,我這樣說:“你隨便說出一個年份,我就能判斷出是閏年還是平年。”出于好奇心,學生們都搶著說試圖難住老師,當我準確地做出判斷后,學生的好奇心就轉化成了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奧妙,從而主動學習判斷閏年的方法,這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繼續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3.練習多樣,互動完成
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同學間的合作學會了新知,因此練習的設計就更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我在設計上動了一番腦筋,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搶答題、游戲等活動鞏固新知,特別是有些題目需要學生間、師生間互動才能完成,例如:你采訪一下聽課的老師,他的生日在幾月,這個月有幾天?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既和本課內容緊密結合,又體現了合作、互動,學生們非常喜歡做。
三、課后知識延伸,師生互贈禮物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作業,就是利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自制一張2005年的年歷,送給你喜愛的老師,老師也做一張送給你們,這樣,將本課的教學內容繼續延伸,同時師生還可以互贈禮物,既鞏固了知識,又增進了感情。
總之,這節課我本著“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特色,從課前、課上,直到課下,和學生們一起,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今后,我還要繼續嘗試,作教學上的有心人,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