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琴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盡量減少對幼兒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其自由表現的機會;所謂忍俊不禁,就是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突發的奇特想法,教師不批評、不挑剔,使幼兒消除“挨批評”的恐懼心理,從而獲得創造的樂趣與自信心。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給幼兒創設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氛圍,幼兒五彩繽紛的思維世界才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在幼兒語言教學實踐中,教師本身的語言能力將直接影響到幼兒語言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的發展。有的老師教學觀念陳舊,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學,不知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生動的語言教學在教師的操作下成為一種機械的復述活動,嚴重抹殺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些幼兒為因為表演的動作或者所描述的語言與原文內容有些偏差而受到老師的指正,這種被動授受式、依葫蘆畫瓢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
二、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誘發幼兒的創新性思維
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必須善于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實踐證明,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于創新性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恰恰在于忽視了幼兒創造性的培養,大人總是以自己的視角決定了幼兒的眼睛與思維之路,大人們往往在生活中不經意的把幼兒的創造動機與創造意識扼殺于萌芽之中。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當換位思考,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態。
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要求幼兒記憶現有的知識,而不是教育幼兒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創造,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孩子成了一個沒有思辨的容器。我們應該克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創新語言教學模式,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精心選材,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
首先要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有了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孩子才想說、敢說。所以教師選取的語言教學材料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學習的興趣,而有趣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幼兒描述的欲望。因此,教師選取的教學內容要以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為主,決不能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材料,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有比較、有選擇,從而能講出具有創造性的故事情節。如選取幼兒最感興趣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通過播放,孩子們在聽說、看做的感官互動下,敢說、能說、會說,敢于自己去創造、去表達。再如播放《貓和老鼠》《奧特曼》等等動漫片時,孩子們興趣盎然,手舞足蹈,說、做感官協調有序地描述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如此教學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孩子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像這種語言表演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正式運用語言的場所,能培養幼兒在班集體中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見解能力,從而開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精心設計,訓練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該采取突破幼兒思維慣性的訓練方式,就像愛迪生說的那樣:我們應觀察別人在達到成功時采用的新奇的創意,只有這樣做,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才能產生獨樹一幟的創意。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點是求異思維。在幼兒時期,幼兒的智力發展最為迅猛,此時加強訓練幼兒的求異思維,對開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之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豐富的戶外生活能為幼兒的語言思維提供至關重要的素材。比如,平時我注意帶著孩子觀察園內環境四季的變化,讓孩子們逐一對校園環境四季變化的評價。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說話,不僅語言能力提高了,而且思維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三)做創新型老師,誘發幼兒自主創新,啟發幼兒放飛想象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啟發者。因此,作為老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術語、選取直觀教具,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以便讓幼兒能更加直觀的描述、感知形象,進而通過自由想象擴展思維內容。對于幼兒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幼兒,更不能挫傷幼兒的自尊心。一個創新型的教師懂得包容、懂得引導,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而不是成為教師眼中的那個孩子。
總之,教師要善于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語言教學形式,挖掘教育資源,立足理論,卻不受制于理論,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征,致力培養幼兒多思、多想、多說,鼓勵幼兒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運用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來描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幼兒語言的創造力,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成為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