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責任是每一個人立足社會、開創未來的基石。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承擔著不同的責任,為人父母,養兒育女是責任;身為兒女,孝敬老人是責任;經商開店,誠實守信是責任;懸壺行醫,救死扶傷是責任;站在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是責任;頭頂一枚軍徽,報效祖國是責任。
一、責任概述
什么是責任呢?《現代漢語詞典》指出:“責任,是指份內應做的事。” 責任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承諾,是指對工作的負責、是對社會、他人的負責任的自覺態度。
二、責任感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特有的嬌氣、自私、任性、惟我獨尊等現象,無不體現當代小學生的責任感的嚴重缺失,這種現象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現在的父母多重視能力責任的培養,而忽視人格方面的教育,以家庭為例,很多父母一直都在剝奪孩子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從小寵溺,孩子想要什么給什么,甚至孩子沒想到的家長都給到了,穿衣爺爺奶奶幫著穿,吃飯爸爸媽媽喂著吃,房間父母幫著收拾,等長大成人要結婚,父母還要幫著買好房子、車子,準備好票子等等,父母把孩子必須做的事情都幫他們做了,孩子不需要付出就要什么有什么,這樣的孩子成年后好吃懶做,一旦工作受挫、婚姻不幸,就會變成啃老一族,給家庭、社會帶來很大負擔。
責任感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必須通過教育才能實現。
三、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音樂最大的價值在于教育,充分發揮音樂課的教育功能對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上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呢?
(一)利用優秀的音樂作品 ?滲透責任感教育
歌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音樂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冼星海說:“歌曲對于革命,猶如鹽對于人類,有同樣的重要作用,鹽能增加人類的體力,歌曲能增加革命力量。”如:《在松花江上》,那悲憤的情緒能激起多少人的抗日情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下行的旋律形成凄楚情感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又如《我們的田野》、《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歌詞本身是一首極其優美的抒情詩,就像一幅清新的水彩畫,輕筆淡彩地把祖國的山川描繪得引人人勝,能夠喚起孩子們從小熱愛祖國,長大建設祖國的熱望,在幼小心靈中播下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戲曲藝術的德育功能 ?強化責任感教育
我國的戲曲藝術是傳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忠、孝、禮、義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京劇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歌頌了這種傳統道德。如忠-《穆桂英掛帥》中穆桂英保家衛國的忠心;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在音樂課上學習京劇知識有利于完善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如 在了解生旦凈丑四個行當時,教師給全班同學分成了四個小組,每組承擔一個行當,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生旦凈丑的資料,做成PPT在音樂課上給大家介紹,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完成的非常認真,資料詳細、PPT做的非常好看,有文字、有圖片、有音樂詳略得當,也有的小組敷衍了事,搜集的資料、做的PPT不盡人意,通過對比讓學生自己辨別好、壞,并讓學生分別講講學習心得,總結出好的同學對待自己的任務盡心盡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借此機會教師引導學生明白責任就是分內應做好的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就是學生的學習責任,不盡責任就要承擔不利的后果,以此來強化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三)利用合唱藝術的特有魅力,落實責任感教育
音樂的語言是旋律、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和聲、調式,合唱在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團隊意識的塑造、性格情操的熏陶,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合唱團里,學生們既要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注意音高是否準確、和其他聲部的音色是否統一?節奏是否合在一起?面對這些要求學生就要不斷的來調整自己以適應合唱團的需求,這種自我調整既鍛煉了學生的耳朵、肌肉、習慣、心靈,久而久之學生將這種能力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繼而延續到為人處世之中,就成為了一個有責任感、協調能力強的人。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教師的說教,而是通過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在實踐中完成的自我完善,這對落實責任感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豐富的音樂實踐 ? 深化責任感教育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需要通過切身實踐來感受。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從中獲得情感的體驗,促使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兒童音樂劇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的有效載體。將音樂劇小型化,因地制宜的結合教材進行創作、改編使之成為適合小學生表演的兒童音樂劇,并將創作、改編、表演、評價這一過程都由學生們共同分擔、人人參與,這將是培養學生責任感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教學中把音樂制作、舞蹈編排、道具設計、演員表演劃分成幾個小組,再根據學生的特長、能力,自動加入小組內,讓每個學生都要有事做,且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哪一個小組完不成任務就會影響其他小組,在這種情況下考驗的就是學生的責任感,責任心較強的小組早早就把自己的任務完成,責任感不強的小組就會一拖再拖,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抓住教育契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明白責任就是擔當,就是付出,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通過音樂劇的切身實踐,使孩子產生審美的沖動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深化了責任感的教育。
綜上所述,責任感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有效性決不是短時間所能奏效的,必須集學校、家庭等方面力量,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我們希望通過對小學生進行責任感培養,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為造就新一代合格的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責任感公民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