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蘭
一、 師幼互動的內涵
互動,也稱相互作用,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的相互影響。幼教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是指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通過情感的交流,達到對幼兒行為影響的動態過程。師幼互動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幼兒園各項教育目標達成的重要保證,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皮亞杰對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是認知結構主動建構的過程,兒童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來探索和認識現實世界。現代科學對兒童發展的研究表明,兒童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是積極參與、自主發展的主體。他們應該、而且也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興趣和需要,成為主動建構、主動發展的人。
幼兒園教學中,離不開師幼的互動,良好的師幼互動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但是在當前的幼教活動中,師幼互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幼兒的主體地位被弱化,互動目標不明確,忽視情感互動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二、幼教活動中影響師幼互動有效性的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幼兒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突出出來。
二是對師幼互動的目的、義認識還不清晰。
三是教育活動目標不夠明確。
四是師幼互動模式單一,忽視情感互動。
三、提高幼教活動中師幼互動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最好的玩伴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把孩子真正提到“他們是一個獨立的人”基點上來,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堅持“蹲下身子跟孩子說話”,以平和的語氣與幼兒交流、以平等的視角與幼兒相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項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探索行為。在這其中,教師對待事物科學認真的態度,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探索和創新的品質。要與幼兒共同分享活動成果,這種做法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潛能,有利于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和增強幼兒對問題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興趣。幼兒像成人一樣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當幼兒感到教師認可自己的成果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欲望,樹立更強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還可以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心、合作、對話、溝通和理解,使得心智不斷成熟起來。
2.以幼兒的發展為根本目標,給每一個孩子都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
師幼互動是有著明確的目標指向的,這個目標指向就是發展,就是教育活動目標的實現。能夠促進幼兒發展,能夠促進教育活動目標實現的師幼互動才是積極的、有效的。同一個年齡段的幼兒,有的能力強一些,有的能力弱一些,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表現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因此,我們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應該根據幼兒的水平差距,分層次的設立問題、開展游戲,給每個孩子都創造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讓所有孩子的思維都活躍起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發展需要和幼兒園教育資源以及自身的實際,制定明確的、適宜的、可操作的教育活動目標,并在活動中牢牢把握這一目標,真正發揮好應有的引導作用。比如說中班的禮儀教育活動《借玩具》,我們互動交流和安排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層次水平,先提問簡單的問題,如:“同伴借給你玩具你要說什么?-----謝謝!”“從同伴家走的時候要說什么呀?-----再見!”通過這些簡單的問題調動能力弱的幼兒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拓展他們的思維,使弱勢的孩子不至于無所適從,成為活動中的“旁觀者”。相反,對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們要加大問題的難度,如:“去同伴家借玩具時你會說什么呀?”“如果同伴邀請你一起玩玩具你會怎么說呢?”通過這樣的問題開闊幼兒的思維空間,幫助幼兒在已有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社交經驗,使他們在語言表達、社交禮儀、生活習慣等多個領域都能得到很好地鍛煉。
3.以情感交流為重點,用無私的愛促進師幼有效互動
師幼間的情感交流是促進師幼互動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幼兒而言,由于其行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較差,受情緒情感影響更明顯,在師幼互動中強調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為重要。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教師應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讓幼兒感受到被愛,被關注,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與親近。幼兒教師的愛,應該是平等的愛,無論面前的孩子是乖巧的、還是調皮的,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無論他的性格是活潑開朗伶牙俐齒的、還是天生內向沉默寡言的,無論他的家境是富裕的還是貧困的,無論他的身體是健康的、還是有殘疾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顆母親的心去關愛他們、培育他們,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教師的愛還應該是真摯的愛,它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用自己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去鼓勵、去溫暖、去滋潤每一個幼小的心田,而不是隨口說說的愛。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所以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避免空洞無物、枯燥無味、呆板無力。在幼兒心中,他們十分渴望與老師親近,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喜愛,因此,對于孩子的言行,教師應多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的答復。當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肯定后,他們會更加愛老師、依賴老師、依戀老師,這樣就會形成良性的情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