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一、日常生活中創設豐富的環境,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環境是第三任教師,為了創設豐富的科學探究環境,我們在每個班級中都設置了自然角、科學發現區、科學實驗區,在園所中設置了共享的科學宮、種植園、飼養角,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來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1.自然角中的科學探究培養了幼兒學會堅持、主動,有好奇心
在班級的自然角,每個孩子都親手種下了一小盆花。于是這里每天都會吸引孩子主動去觀察、主動去照料,孩子們積極而主動,好奇的問題也總是接連不斷:“老師,你看我這盆怎么還不發芽,是不是水澆得太多?”“快看旱荷花的小圓葉怎么都往外面傾斜著?”“花的種子藏在哪里?”孩子們共同經歷了從播種、發芽、成長、開花的全過程,從剛剛鉆出泥土還是那么弱小的一抹綠色,到盛開的花朵,怒放了的生命,孩子們每天都堅持觀察著,共同發現著、快樂著、成長著!
2.戶外種植園里的科學探究培養了幼兒學會反思、并嘗試解決問題
“移植的小苗會活嗎?我們是不是要給它遮陽?”“這個植物怎么有彈簧一樣的枝條,愛往樹上纏繞,我們要不要給它一根細一點的支架?”過了一天孩子們發現“噢,果然它順著細支架往上爬啦!”孩子們對自己嘗試著解決的問題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又過了些天,孩子們發現開花、并結果了。由于支架的作用,黃瓜懸在半空中,能順利地往下長長、長大。孩子們說“多虧給它架支架,否則黃瓜爬在地上,肯定長不大”,種植讓孩子們不僅嘗試解決問題,而且善于反思經驗、進行總結。
3.飼養園里的科學探究培養了幼兒熱情、愛心和自信
幼兒對小動物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飼養小動物是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之一。“小兔子生寶寶了,我們要小點聲音,別嚇著兔寶寶。”“我從家里帶來了胡蘿卜,我能自己去喂它”。飼養活動,讓孩子們感知了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它們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幼兒熱情、愛心和自信,而且促進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4.科學宮里的科學探究培養了參與、合作、遵守規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光影小屋、光影拓畫、彈力憤怒小鳥、小球滾滾樂、七彩樂坊的瓶子琴、皮筋吉它、吸管排簫等等無不吸引著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另外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舊物品:報紙、包裝盒、瓶子、易拉罐、篩子、漏斗等等,也是我們科學教育的奇特資源。“丁零當啷”,空瓶子裝上不同量的水,響聲也不一樣;“疊疊樂”,包裝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輕,有的重,疊了倒,倒了疊中找到了支點、平衡、重心的秘密……生活中隨處丟棄的廢舊物品在我園科學宮、在孩子小手擺弄下,都成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
二、教育活動中有效策略引領,形成幼兒科學探究的態度
1.集中教學三步曲
集中教學中的科學探究可以分成:一想二做三說的三步曲。所謂“想”就是猜想假設;“做”是引導幼兒進行實驗驗證,并記錄自己的觀察和發現;“說”就是鼓勵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幫助其梳理提升經驗。
2.實施中的原則:一個堅持、兩個關注、三個啟發、四個提問注意
一個堅持:即堅持提供適宜的可操作的材料。那么什么是適宜的材料呢?我在小瓶吸水中就經歷了不斷嘗試不斷改進的這樣一個過程。從一人一小盆水水位不夠幼兒沒有成功感以及不利于幼兒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到三人一大盆,再到兩人一大盆水,一次次的調整和改進,最終獲得成功,使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適宜的材料一定是常見的,來源于孩子生活,材料要物化目標,不僅能激起幼兒興趣,還能使幼兒有新發現。兩個關注:關注材料與幼兒的積極互動,關注幼兒的需要。三個啟發:即啟發和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充分表達,啟發和引導幼兒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啟發和引導幼兒生成新的探究活動。四個提問注意:即問題必須符合幼兒已有經驗。問題本身是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是幼兒未知的。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不是唯一的。
3.評價上要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的達成
比如,在《勺子上的哈哈鏡》教學活動中,我采用觀察法和表格記錄分析法來評價孩子,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是否用勺子照到了自己,能不能感知金屬勺子表面的反射現象,能否達成了本節課的知識目標;通過記錄表格,分析孩子在實驗驗證中能不能發現勺子凹凸兩面照到自己的區別,并準確記錄了自己的猜想和結果,能否達成了能力目標;另外通過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是否積極主動,樂于探索,能否達成情感目標。可以說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迫不及待地將勺子不同部位上看到的自己馬上告訴老師和同伴,老師:“您快看我變成這么胖/我怎么是倒著的/我的眼睛都這樣了……孩子們照得不亦樂忽。當時看到孩子們如此投入、如此快樂,越發地讓我認識到評價科學活動的好與壞,關鍵要看孩子們的積極性,這也是情感態度如今被認為教育首要目標的依據所在,幼兒只要有了積極主動的探究和學習態度,那么也就有了終身學習的動力。
三、外出遠足中的事物與現象,拓展幼兒科學探究的視野
豐富的社會生活是進行科學教育最好的課程資源,我們每周都要帶領孩子外出遠足,將孩子們回歸自然生活。公園、動物園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動植物,感知四季的變化。自然博物館、海洋館讓孩子感知物種的多樣和神奇。農場實驗基地讓孩子用好奇捕捉科學,用無畏觸摸科學,用行動體驗科學。在遠足過程中,孩子學會閱讀植物的敘事,聆聽四季的傾訴,感覺自然的節律,將大自然資源融入科學課堂,幫助孩子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從而自發地產生保護自然的情感。
在科學探究中孩子們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是方法、是思想、是精神、是學習品質。科學探究培養了幼兒科學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尊重科學、勇于探索、樂于創新主動學習、自主構建、學會質疑、堅持投入這些良好的學習品質,這必將成為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