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悅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音樂教學以往所采用的單一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己不能適應當今學生對音樂素質教育的需求。即使是聽音樂、看錄像這樣的教學手段仍不能擺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也很難啟發學生的興趣,更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尚未根本確立,教學過程存在諸多問題。音樂教學如何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音樂教學的主體,是當今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設計與實施
在初一年級課堂上我嘗試著開辟了 “音樂舞臺”欄目。利用每節課開始的五分鐘, 由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愛的音樂作品,說自己的感受,如:為什么喜愛這首作品?音樂風格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她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內容(歌曲、樂曲、音樂家、樂器),自主地選擇方式(演唱、演奏、表演、講述),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可以個人介紹,也可以自主選擇伙伴合作介紹。我們的口號是:把你的感動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感動;把你的快樂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分享。
1.自主設計講述內容
“音樂舞臺”的表演,第一步就是表演內容的選定與設計,有的學生喜歡古典樂曲, 有的則喜歡流行音樂,有的喜歡民謠,有的喜歡爵士……學生們選擇的內容非常豐富。在這五分鐘里,學生們了解了許多課外優秀的音樂作品,開闊了音樂視野,知識面也拓寬了。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漸學會獨立地學習音樂、發現音樂、表現音樂了,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學生介紹的內容大概分為以下幾部分:
(1) 流行歌曲及歌手
隨著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傳播音樂信息的設備日新月異,充滿激情與活力、極具時尚感和親和力的流行樂壇受到孩子們的關注和喜愛,有53%的孩子選擇了流行歌曲及歌手。
(2) 經典名曲
經典是時代潮汐留在歲月沙灘上的痕跡,而孩子們則在音樂沙灘上細心 地挑選他們喜愛的作品,選擇經典名曲的約有28%。
(3) 中外音樂家
有12%的孩子選擇了音樂家們,孩子們介紹最多的是集古典和現代音樂為一體的“樂圣”貝多芬。但他們選擇的內容卻各不相同,有的喜歡《歡樂頌》,有的彈奏《月光曲》。
(4) 中西樂器
有的孩子因為自己演奏樂器,喜愛而熟悉樂器,便把樂器的歷史、樂器的結構、樂器的特點講得頭頭是道。
2.自主嘗試表現形式
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是作者賴以抒發情感的載體。任何人都會對周圍的事物有許多感悟,要表達內心深處的感觸,將之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才能引起周圍人的共鳴。“音樂舞臺”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而這種表現的價值對能力的培養及人格的發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 演唱或演奏
這是比較常見的形式,把自己喜愛的歌曲或樂曲表演出來,在介紹同時展示自己的特長。
(2) 合作表演
如:初一年級(4)班第二小組黃飛宇等10名同學介紹《音樂之聲》,同學A 負責多媒體演示,在音樂聲中,一個同學開始講述這個經典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他同學情境表演,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3) 借助多媒體及音像資料
為了讓自己的表演趨于完美,許多學生選擇了借助多媒體及音像資料。在這個準備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相關的資料,然后進行整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疑得到了提高。
3.自主反思客觀評價
什么是自主反思?建構主義認為一切認識最終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在教學中,學生能夠主動地對地對教學信息進行判斷、選擇和加工,通過自我監控、自我調整,保證學習的思維靈活性,及時指導后面的學習和應用創新,實現個體最優化的學習和創新價值。在“音樂舞臺”的活動開展一學期后,學生已學會自主反思本體、客觀評價他人了。如對于“新民樂”和“傳統民樂”的爭執,到最后有一部分同學能認識到:傳統民樂原汁原味,具有民族性;新民樂流行時尚,娛樂性較強,兩者都有自己的特點。
三、效果與反思
在學會反思之后,學生會在反思和評價的基礎上調整完善,使學生越學越有靈性,越學越會思考,越學越具獨立性。比如最初的時候,學生的表現內容比較單調,隨著越來越多的表演,開闊了視野。再比如:原來孩子們做了PPT只會放給大家看,而今己經知道把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這樣的講述將更生動。
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確實讓學生得到髙效全面的發展,在實施“音樂舞臺”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1.積極正確的審美導向
新課標指出:以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音樂教學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師,積極正確的審美導向是必要的。
2.離不開教師積極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的內容的個人意義,成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在此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他們在教師的輔導與引導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性學習,真正享受知識探索上的自主歡樂。
3.尊重學生的“不標準”答案
在活動中,常有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使是“不標準”的,教師也應該尊重他,然后再循循善誘,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值得提醒的是,自主性學習不是學生單方面學習,而是師生高度協調統一的一種新型組合。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和灌輸者,學生只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力在無形中退化了。而在“音樂舞臺”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精彩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音樂舞臺”成了學生們個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與創造力馳騁的場所,也是孩子們成長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