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
背景:
隨著目前獨生子女的比例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幼兒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溺愛心理,對幼兒的生活起居百般呵護,造成了獨生子女的“溫室效應”。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剛剛進入集體生活,在家都是 “掌中寶”,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特別在角色游戲中,玩具、衣服、瓶子、娃娃……我們發現教室每天猶如硝煙未散的戰場,到處都是凌亂不堪,整理物品成了老師最頭疼的事。
現代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因此,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習慣應該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實錄:
案例一
角色游戲結束后,香香飯店的悅悅把碗放在置物柜的最上面一層,碟子放在第二層。然后康康把桌子上拿下來的抹布放在地上疊好放在碗的上面,又把廚師帽子塞在抹布和碗之間,樂樂把菜單從地上撿起來,隨手放在碟子上。
分析:整理玩具并不是把玩具堆放在一起就可以的,而是一個簡單的分類過程,可以通過整理玩具使幼兒的分類能力得到鍛煉。碗和碟子放在上層,而桌布、廚師帽子、菜單等放在下層。小班幼兒剛剛接觸分類,還不能很好的運用到整理玩具中去。
案例二
在森林劇場,祝祝正在整理小道具,這時整理的音樂馬上要結束了,嘉嘉著急了,忙趕過去幫助,拿著祝祝手上的小皇冠,這下祝祝不愿意,兇巴巴的看著他,兩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不小心小皇冠斷了,兩個孩子的手上也映出看紅紅的印子。
分析:小班幼兒已建立起自己整理玩具的概念,獨立性和自主性開始萌芽,喜歡幫助做事。但是,不懂得合作,也不會保護自己和同伴。
案例三
“請小朋友把玩具送回家!”的話音剛落,小醫院的幾名小朋友紛紛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籃子里。然后都搬椅子走了,老師看到玩具醫藥箱還放在桌子上就問,“這一小組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收玩具?”這時,棟棟停下來說,“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兩名幼兒跟著說,“也不是我拿的。”月月說,“也不是我拿的,是康康拿的。”聽到月月的話后, 康康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醫藥箱。
分析:雖然案例中四名幼兒都不愿意整理玩具,但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知道“拿玩具的人負責送玩具”這一規則,而拿玩具的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雖然還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但幼兒都知道規則的存在,沒有發生哄搶,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進了醫藥箱。
案例四
自主游戲結束后,杰杰放下手中的橡皮泥跑到理發店的那里,看其他小朋友在整理,自己也抓了兩把往籃子里放。然后又跑到小銀行那里,把手伸到儲蓄罐里亂攪。
分析:幼兒不愿整理玩具通常都是因為不舍得拆掉自己做的東西,還沒玩到玩具或者游戲時間太短沒有盡興。杰杰雖然沒玩到玩具,但老師宣布整理玩具后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甚至去搗亂。
案例五
彬彬很快把自己小超市玩具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東西都推倒,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瓶子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彬彬還沒等到瓶子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教室走,想送進柜子。 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愿放手。
分析: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對于整理玩具很好奇,在老師宣布整理玩具后都想整理因而發生了哄搶的現象。幼兒的從眾心理也導致他們看到別人搬筐子就都跑過去搬。
討論: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到幼兒在整理玩具時會有多種表現,它們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1.缺乏正確的分類概念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整理玩具時通常會發生“亂放”的現象。其實是因為小班幼兒還不太了解分類的概念,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整理,不知道同一類型的玩具應該放在一起。在整理小鹿家時碗、碟子、桌布、廚師帽子等物品時就隨便亂放,不明白把碗和碟子歸為一類,桌布、帽子等歸為一類。
2.缺乏良好的習慣
在老師宣布整理玩具后不知道該干什么,甚至亂跑、到其他小組去搗亂。案例四中幼兒也是在老師的提醒下才去整理玩具,上述兩名幼兒自己整理玩具的習慣都還沒有養成,玩好玩具沒有自己整理的意識。
3.缺乏充足的游戲時間
例如幼兒不愿拆掉自己做的東西,他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還想繼續玩下去。許多幼兒因為早上來得晚或做事的動作太慢,經常才開始玩玩具老師就宣布整理玩具。沒有充分的玩具時間,所以不愿整理玩具。
4.對整理玩具充滿好奇,卻又不懂謙讓與合
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對于整理玩具很好奇,有新鮮感和從眾心理,一個幼兒在做什么,其他小朋友也學著做什么。當小班幼兒建立起整理玩具概念的時候,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開始萌芽。如案例二中,由于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對整理玩具這一行為都很有新鮮感,覺得很好玩,都想搶著去整理,有些幼兒看見別的小朋友在整理,他們也跟著去整理,搬著筐都不肯放手。
于是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個性的差異設計了一個分類整理的小游戲,在玩娃娃家時,幼兒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小超市的菜經常很隨意地放回塑料筐中。因此,這節活動中重點是放在讓幼兒根據標記把玩具收拾回塑料筐中,并讓幼兒知道要先收拾好廚房、超市的菜,再收拾餐具,最好把桌椅擺放整齊。活動目標:1.初步學會按相同標記收拾玩具;2.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活動中,能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導幼兒有次序地進行收拾。在收拾廚房的菜時,能結合方位詞與講完整句。大部分幼兒能根據玩具的標記找到各自的家,但還有小部分幼兒放錯家。我沒有及時檢驗幼兒收拾玩具放回家的情況,進一步讓幼兒清楚玩具不能隨意放置,應根據各自的標記進行收拾。但只是單純由老師講,幼兒不能理解。如果可以借助其他方法,讓幼兒親自體驗,這樣幼兒才能清楚地了解不是人多就是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