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文斌
新經濟形態下,檔案信息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逐步凸顯,并且其價值雙元化的屬性特征逐漸明顯,這種檔案信息雙元價值主要體現在“檔案社會責任感”和“檔案公眾服務意識”要素的結合。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檔案事業以檔案工具價值和信息價值的結合發展為目標是非常必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系下,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在生產要素管理中,必須注重其管理內容的完善和管理手段創新。檔案信息是社會生產要素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確保其較高層次社會服務的實現,就必須加強檔案信息的管理與供需滿足。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檔案信息在供給服務機制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嚴重制約了檔案社會服務管理質量的提升。從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角度對其展開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使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滿足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社會管理過程中,人們將社會組織及其機能之間的關系稱為機制,它反映了社會組織在各個領域內的服務功能、結構形態和變化趨勢。從發展過程來看,社會組織與運行機制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就檔案信息供給服務而言,從本質上講,其屬于社會公共信息服務的范疇,因而其供給服務機制的構成與社會公共信息服務具有相似性,即需求表達機制、決策機制、保障機制、獲取利用機制和監督機制是其構成要素的基本組成[1]。
檔案信息管理過程中,供給服務機制的運行具有較為突出的應用優勢。具體而言,在供給服務機制下,檔案信息的決策機制在充分考慮社會公眾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了信息產品及服務方式的確定;而信息需求表達機制則確保檔案機構對社會信息需求的充分了解,從而實現了檔案信息與社會服務需要的系統滿足。另外,獲取利用機制的實現確保了人員、技術、設施、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系統協調。由此可見,確保供給服務機制在檔案信息管理中的高質量運行勢在必行。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環境下社會信息管理內容的過程更加多元、復雜,因此在檔案信息供給服務管理中,就必須確保其服務機制的靈活化、匹配化。
社會公共信息服務中,信息多元化、繁雜化是其發展的重要趨勢,其對檔案信息獲取利用提出了較高要求,就檔案信息管理現狀而言,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建設尚不完善,具體問題表現如下。
檔案信息供給決策主導了其管理機制的運行,其是檔案信息社會供給服務功能實現的基礎前提[2]。通常而言,供給決策過程中,檔案管理部門需要對社會信息需求類型、需求量等信息進行系統調研,從而確保供給過程中檔案信息需求和供給結果的平衡。然而受供給實現途徑單一等因素的影響,檔案機構對社會檔案信息需求的掌握尚不充分,使得檔案信息供給決策的過程不夠完善,因此造成了檔案信息供給內容隨意性嚴重、供需脫節的管理問題。
檔案信息的雙元屬性特征對其表達形式具有直接影響。一方面,其通過社會檔案信息需求的供給,實現了社會基本服務功能的滿足;另一方面,在分析社會檔案信息需要的基礎上,檔案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檔案信息利用反饋來實現自身管理模式的持續優化。然而從當前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檔案信息的需求表達尚不通暢,具體表現為,一是公眾信息需求表達渠道較為缺失,使得檔案機構的管理缺乏有效的需求信息支撐,由此造成了獲取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二是公眾缺乏社會檔案意識,對于信息管理的過程參與熱情不高,由此造成了檔案機構信息供給與市場需求的脫節。
實現檔案信息高效利用,保證檔案服務質量是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的根本目標。社會管理過程中,公眾信息獲取途徑單一是制約檔案供給服務機制運行質量提升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就獲取途徑而言,受信息需求差異的影響,社會公眾對于檔案信息的內容及形式需求具有較大差異,這就使得檔案機構單一化的供給模式難以適應公眾需求,信息孤島效應較為嚴重,其制約了公眾對信息的獲取效率。同時,在信息查詢領域,遠程化、一站式查詢的過程尚未實現,一些在國家允許開放范圍內的檔案不能及時對外開放,制約了檔案服務工作的開展。另外,較低的匹配效率使得檔案信息的社會應用價值普遍不高,嚴重降低了檔案用戶的滿意度,不能使檔案價值最大化發揮。因此,優化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對提升檔案服務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供給側改革下,實現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確保檔案信息社會服務質量提升,已成為檔案機構管理建設的重要內容。從實施過程來看,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的優化必須注重以下要點。
以需求為導向是檔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指導,同時也是檔案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的基本內容。檔案機構應對社會信息的需求形式、需求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充分調研,在分析這些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對自身供給決策的方式、程序進行系統優化,從而確保信息供需過程的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檔案機構的人員組織及知識結構較為滯后,這對其供給決策過程造成較大阻礙,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國家不僅要注重檔案機構現有人員的專業性建設,更應積極推動私營機構、非私營機構和個人的同步發展,以實現多方參與、共同管理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的形成。
以人為本是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的重要原則[3]。實踐過程中,要實現檔案信息表達過程以人文本原則的充分體現,檔案機構就應在檔案信息需求表達渠道構建的基礎上,推進社會公眾信息參與程度的有效提升,做到人人護檔,提升用戶的檔案意識。信息需求表達渠道構建過程中,檔案管理機構首先應注重社會需求的大范圍征詢,在對社會、公眾及組織意見充分掌握的基礎上,實現公眾信息需求的尊重和滿足。在公眾需求傳輸過程中,還應注重需求傳輸平臺的合理建設,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促進其服務質量的提升。在檔案信息公眾參與度建設過程中,應擴大檔案信息宣傳力度。比如,在檔案館開放日活動中,或在檔案與社會公眾相關的講座、座談會上,拉近檔案與公眾的距離,以確保檔案信息社會服務功能的充分體現。
供給側改革下,實現社會公眾信息獲取過程的便捷和應用高效是其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檔案管理機構應對信息發布的載體和內容進行豐富優化。譬如,在信息技術支撐下,檔案機構可借助微信、微博、APP等平臺應用的發展,實現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的高效化。這不僅需要保證檔案內容的真實可靠和完整,還要保證檔案形式的多樣化,以及APP模塊功能的豐富度,從而滿足不同公眾、不同層次的信息應用需要,提升用戶滿意度。另一方面,進行遠程一站式信息獲取平臺建設,從而確保檔案信息查詢、下載、打印及應用的快速合理。此外,在信息應用效益管理上,管理人員還應注重信息利用效益的合理評估,有效評估信息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和服務行為,并對這些內容合理把控,以實現信息供給服務機制的有效優化及檔案信息社會服務功能的最大發揮。
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對其信息服務質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響。社會信息管理過程中,檔案機構只有充分認識到檔案信息供給服務機制優化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其機制管理問題的基礎上,進行高效化的優化策略應用,才能確保檔案信息供給服務過程的合理化,進而推動檔案社會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