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541001)
宗教舞蹈,顧名思義舞蹈中蘊含著豐富的宗教文化,這些文化對于西南少數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歷史的長流中,宗教文化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這就使西南少數民族的舞蹈藝術具有了差別,從時間角度上分析來看,原始宗教與舞蹈是現有西南少數民族舞蹈的一個起源。正是因為宗教對于西南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要研究宗教對西南少數民族舞蹈的影響,并從中總結出可利用的現實意義。
舞蹈藝術是一種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情感的表演形式,是舞者通過完成一系列的肢體動作,并伴隨著音樂、燈光等輔助下進行表演,最終向觀者呈現出一些思想內涵的藝術門類[1]。舞蹈的存在并不是孤獨的表現藝術與美,更多的是具有多元化的社會意義,例如,舞蹈藝術在展現過程中,還體現出人類的社交需求、宗教需求等等內容。隨著遠古人類的不斷進化,社會開始形成出現,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理人類,宗教文化應運而生。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宗教具有神秘性,這種神秘性使人類對它臣服,產生出敬畏之感。
舞蹈與宗教之間的關系是既相對獨立,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二者的本質出發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在沒有宗教干預的情況下人們依舊可以聞歌舞蹈,宗教也不會因舞蹈藝術的消逝而崩潰;但是舞蹈和宗教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宗教會通過舞蹈來進行傳播,例如圖騰舞蹈藝術與寺廟舞蹈藝術便是在舞蹈過程中向觀眾傳播宗教含義,而舞蹈藝術中也藏著宗教文化的影子,宗教文化為舞蹈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素材,補充了舞蹈藝術中的思想內涵。所以說舞蹈與宗教的關系是既獨立又有關聯的,二者相互作用,逐步實現了共同發展。
原始宗教的崇拜情節是原始宗教中最重要組成部分,原始人類由于自身能力的脆弱,而對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等生物產生崇拜感,這些便是宗教信仰對于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首先,宗教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筑,它與政治、社會是有密切聯系的。其次,原始宗教遍布世界各地,我國的少數民族與原始宗教之間也有關聯,例如,宗教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手段來管理社會,少數民族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尊重當地宗教文化,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發展。最后,原始宗教對于各民族的文化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為文字的發明、藝術的起源提供了力量[2]。
舞蹈藝術是一種抒情的藝術,而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認為要達成一件事需要通過神靈的幫助,而凡人與神靈之間如果要進行交流是需要借助一種形式來進行溝通的。在原始社會文字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時,在面對難以準確表述的事物時,肢體語言的交流就顯得更加直白與重要,于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套比較固定的肢體表達形式被確立了下來,最終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舞蹈藝術。所以,舞蹈是人類與神靈之間的溝通橋梁,是人類向大自然表達敬畏之情的藝術語言。
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舞蹈是最早產生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最早的舞蹈藝術便是原始舞蹈,而原始舞蹈則是在原始宗教儀式中脫胎而成的。原始舞蹈最初表現的場景多是關于人們勞動的場面,人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產生了對于大自然、對于人類生殖的崇拜,繼而形成了宗教儀式來表達崇敬之情,舞蹈便是其中的一種表達形式。然而,原始舞蹈雖然與原始宗教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但并不代表原始舞蹈完全是為了宗教服務,其中有很多內容也是為了表達生產勞動,所以可以說原始宗教是原始舞蹈的源頭,而原始舞蹈又反作用于原始宗教。同時,宗教的進步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當宗教自身開始出現發展變化時,舞蹈也會隨之產生一定的改變。
“羌姆”是一種藏族舞蹈,也被叫做“跳欠”或是“跳神”,在每年的藏歷八月份時,藏族人民便會跳起羌姆。從羌姆的別稱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一種具有宗教意識的舞蹈,其前身可能主要來自于西藏苯教巫術舞蹈和圖騰舞蹈,藏族人民希望可以通過舞蹈的方式來對宗教進行傳播。然而,現在我們看到的羌姆舞蹈不僅僅繼承了本教,其中還有印度佛教的金剛舞、西藏民間鼓舞的身影,是經過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舞蹈藝術。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寺廟還保留著跳羌姆舞蹈的習俗,它是藏族宗教文化的表現形式,但隨著時間、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羌姆舞蹈的表演形式也在發生著改變,有些地方的羌姆舞蹈已經不是單純為了宣傳教義與驅鬼酬神,其中也增添了一些娛樂因素。
回族人民信奉伊斯蘭教,在回族舞蹈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伊斯蘭教的文化,例如伊斯蘭教要求人們做“禮拜”,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抬手、報手、鞠躬、叩頭等動作,這些動作為回族舞蹈提供了肢體語言,也為舞蹈家們提供了創作思路與靈感。
宗教文化對西南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產生深遠影響,宗教儀式活動離不開舞蹈藝術,舞蹈藝術也需要從宗教文化中汲取養分,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西南少數民族信仰宗教人數較多,不同的宗教文化使西南少數民族的舞蹈藝術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區舞蹈的藝術性、獨特性,成為我國文化藝術大花園中的靚麗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