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甜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6)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藝術教育的培養。據國家統計局官網大數據統計,截至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中,5-12歲的兒童數量大約有1億以上,至2011年國家實施二胎政策后,兒童數量呈明顯上漲趨勢,而就現在的城鎮兒童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兒童在課后進行藝術的學習,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社會對音樂方面的人才越發的需求。而凡是了解接觸一些音樂的人都知道,學習音樂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要有鋼琴學習的基礎,也就是說,不管學習音樂的哪方面,都會或多或少的學習鋼琴。這對于現在的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鋼琴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
據2019年高考報考指南統計,目前國內就有四百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音樂學專業,作為音樂專業學生,鋼琴課程是該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學生對于鋼琴的學習,顯得尤為必須和重要。
本文中所要探討的是針對音樂領域非鋼琴專業方向的學生的鋼琴普修課程。鋼琴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鋼琴曲目的風格多樣,數量繁多,作為高校鋼琴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鋼琴的學習對他們的專業發展意味著什么?兩年的鋼琴課程的設置能給予他們什么?如何使他們的鋼琴學習最大限度的支撐他們的專業發展,對于這么一個龐大的群體,鋼琴教材真正還應該做到些什么?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琳瑯滿目地各類鋼琴教材數不勝數,高校教師在選用教學內容時,主要還是模仿專業院校,鋼琴專業學生教學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對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足夠系統。但是如果直接移植到鋼琴普修課程,針對音樂類其他專業(如聲樂專業、舞蹈專業等)來說,就不是那么的合適了。不同專業對于同一門課程也是有不同的教學目的的,那么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關注點,以及教材的具體內容做相應的調整。
面對教材的使用對象,非鋼琴專業學生,學習鋼琴可以提高很多方面的能力。一個音樂專業的學生,專業生涯中需要具備很多的音樂素養,樂理、聽力、音準、和聲、曲式、樂感、音樂風格等等,這些都與他在大學所要學習的樂理課、視唱練耳課、和聲課、曲式課、音樂欣賞課息息相關,而這些能力都可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習得,使這些課程的理論具體化,體驗化,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比如: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由于識譜、聆聽,本身就會對樂理、對聽力,對音樂的敏感度有所提高,這一方面在教材的編制中不用過多的贅述;那么對于在教材中可以適當考慮結合學生所需要的和聲、曲式課程的內容,適當加入一些和聲進行、作品結構、音樂風格等的分析提示,而這個提示絕不是在樂曲的最后一兩段話的概括性描述,而一定是在樂譜上就能體現的,學生彈奏過程中就能夠具體感受到的,讓學生更好的將鋼琴學習能夠給與的能力具體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樣的和聲語匯帶來什么樣的音樂風格,什么樣的曲式結構能夠給人什么樣的體驗等等,更好的促進各課程的發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
從鋼琴學習的系統來說,鋼琴學習首先是作為一門技能的學習,需要對鋼琴作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那么“四大件”是必不可少需要接觸和學習的。練習曲,提升鋼琴演奏技能,復調,提升多聲部處理能力,樂曲,了解各個時期、各個流派、各個地區的風格;奏鳴曲,對復雜音樂結構的把握。這些綜合素質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針對鋼琴普修的同學,本身是非鋼琴專業,那么對鋼琴的學習可以在深度上有所保留,在教材編制的過程中,可以多考慮將其他音樂,如亞洲、美洲等地區的音樂也相對涉獵一些,并要考慮作品的經典型,在內容選擇上,多樣化、全面化地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具備全球的音樂文化視角,促進專業發展。
針對非鋼琴專業的學生,鋼琴課程一般開設在前兩學年,一共四個學期。在教材的制定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的能力,考慮到所開設的其他課程,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由易到難,逐層增加;在曲目的選擇上,也是先古典后現代,對音樂的理解由易到難;并且每一種類型的作品都要有難易程度的曲目可供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實際上,學生兩年學習,對于一個非專業的學生來說,也許進校時鋼琴基礎為零,那么兩年的鋼琴學習并不能完成幾首像樣的鋼琴作品。在教材中,對于樂曲的分析講解,應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并在每一首作品后面都配有相應的簡短的音視頻及講解示范,使譜面的音符活起來,在終身學習的今天,學生的鋼琴學習也不僅局限于在學校的兩年時間里,筆者希望這樣的教材能使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仍然有一個繼續學習的可能性。我相信,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好的。
總之,針對音樂類非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曲目內容的多樣性、類型的全面性、講解的側重點都應需要單獨進行編制的。才能符合學生對音樂的廣泛的認識,對音樂語言更多的理解,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才能更好的被社會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