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婷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油畫創作是藝術創作的分支之一,是作者技法和創作靈感經驗的產物。蘇格拉底曾說:“繪畫的任務是表活生生的人的精神與他們最內在的東西。”《羅丹藝術論》中闡述:“藝術之源,在于內在的真,真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我國古代畫家謝赫在《畫品》中的“六法論”中“氣韻生動”一法也說明了繪畫作品中的藝術語言具有生動的氣度韻致,這種氣韻來自畫家的主觀性情感對繪畫作品的影響。當代油畫創作趨向多元化發展,油畫創作者作為創作的主體,其主觀性情感的不同對油畫創作發揮著主導性和隱性意義。
主觀性是指人的主觀性情感,主觀性情感包括喜、怒、哀、樂、悲、愁等錯綜復雜的心理活動。主觀性情感會隨著立場、觀點及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客觀事物會隨著人的主觀情感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性質和規律。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所認知的客觀事物通過油畫材料呈現出來,從而呈現出飽含畫家情感的藝術作品。因此,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畫家的畫布上會呈現不同的視覺狀態,在創作過程中,畫家的主觀性情感貫穿全過程,這正是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
主觀性情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和生理遺傳因素兩個方面。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培養性情溫和的人民”,我國民間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俗語,這都印證了自然環境對人的主觀性情感的重要影響。馬克思認為:“人們在依賴于自然環境的同時,也作用于自然環境,從而進一步改變著人類自身的情感性格特征。”基因遺傳因素也是影響人的主觀性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遺傳基因包括血型、智力、身體素質、性格等復雜因素,科學研究表明血型對于人的情感認知有重要的影響,智力及身體素質同樣直接影響著人的情感認知。
主觀性情感的形成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更為突出,其中包括時代環境、政治環境、民族和個人經歷等方面。縱觀歷史的發展,不同時代的人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戰爭年代的人情感狀態為恐懼不安、多疑暴躁、極度缺乏安全感。反之,社會安穩祥和的環境使人們呈現出平和、從容、開朗的情感特征。同一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下會形成不同的情感特征。“孟母三遷”反映了個人成長環境和經歷對個人情感形成的重要影響,相關研究也表明,在幸福、和睦、溫馨的家庭成長的孩子性格活潑、自信、積極樂觀,反之則自卑、陰郁、不善于溝通。
一幅油畫包括形象、線條、肌理、筆觸、色彩等語言形式。色彩是油畫的基本要素之一,色彩是畫家用來表現主觀性情感的重要語言之一,在油畫創作過程中,畫家根據情感表達的需要,主觀選擇顏料、色調和色相。色彩在油畫中的呈現方式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在文藝復興之前,人們更注重客觀事物的固有色,畫家在創作時堅持不懈地追求對客觀事物固有色的模仿和再現,力求更加真實地呈現客觀事物。隨著印象派的出現,繪畫領域對色彩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牛頓發現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并提出了光的散射和折射原理,畫家從中認識到色彩是光照射到物體上再反射到人眼的視覺感受,人們開始關注客觀事物色彩在光的作用下呈現的變化。
文藝復興初期的油畫作品色彩運用仍以對客觀事物的再現為主,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色彩客觀再現的經典代表作。19世紀初期,法國浪漫主義畫家代表德拉克洛瓦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追求思想上的自由解放,不滿足于傳統繪畫細微的明暗變化表現,追求突出色彩在色相上的對比關系。浪漫主義對傳統繪畫的地位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印象派繪畫的形成起到了鋪墊作用。19世紀,油畫色彩運用的真正革命是印象派的誕生,印象派完成了繪畫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的變革,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用筆自然隨意、輕松,突出畫家內心的主觀情感。隨著油畫的不斷發展,畫家越來越重視主觀情感對油畫色彩的影響,更重視自我情感的自由發揮,繪畫風格和派別如雨后春筍般精彩紛呈,如革新色彩觀念的后印象派、注重色彩對比強烈的野獸派等。
畫家通過主觀性色彩表達,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更注重畫家內心的主觀情感,主觀性色彩的運用為油畫帶來新的生命力,使油畫更具視覺沖擊力,更能觸動觀者的靈魂。藝術是一種情感系統,情感是產生美好的土壤,在油畫創作中,主觀情感是畫家豐富內心情感的再現,油畫是情感交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