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濤 韓 群 青島理工大學
上合峰會的召開,讓青島在世界面前又一次彰顯魅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的規劃設施也日趨完善,地鐵的投入使用改變了老青島遺留下來的發展不均衡問題。本文從地鐵設施的無障礙角度分析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青島的地鐵設計,為以后地鐵在無障礙設計方面做出一定的借鑒。
青島地鐵是2015年開始運營的交通設施,筆者乘坐青島地鐵3號線從錯埠嶺站出發,按照懸掛的標識尋路,在電梯的入口處設有扶梯并附有語音提示,很好地保障了乘坐人員的安全;地鐵內部的標識系統有指引人們到達需要位置的作用;地鐵的檢票口附近有供障礙人群使用的直梯,直梯內部的設計可以供輪椅使用者在直梯空間內自主乘坐;在候車位置有工作人員的引導,幫助殘障人士安全乘坐地鐵。青島地鐵的投入使用時間較短,部分地鐵線路還沒有投入使用,所以設施建設及服務水平還需要提高,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入口的提示應該明顯,有單獨的供殘障人士輪椅通行的道路,在入口的電梯處沒有看到為視覺障礙人士使用電梯起止點的盲文提示,地鐵的人工售票處的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專門的無障礙窗口看不到服務人員。
信息不全、標識的形式單一,地鐵內見到的標識系統僅僅是簡單的指示路標,沒有供殘障人士使用的語音和標識系統。
我國的無障礙設計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設施不健全的問題,城市建設項目在驗收時審查松散。對無障礙設計時有規劃,但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盲目操作的問題,而且設施竣工驗收時容易忽略檢查和后期監督。
談起無障礙設計,人們通常會認為它是針對殘疾人士的設施,事實上,無障礙設計并不是單純地適用于障礙人群,隨著新生兒數量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和出行弱勢群體的增加,人們的出行需要無障礙設計設施,它是可以服務整體人群的通用設計,能滿足人們在不同方面的需要,實現輕松便捷的出行模式,當然,無障礙設施更多的是服務于障礙人群。
在盲道設計指引上應避免交叉流線,在通道周圍要有相應的防護設施,避免突出物和懸掛物帶來的意外傷害,代步工具使用者在行進過程中的安全威脅主要來源于坡道設計、樓梯踏步設計及扶手欄桿設置等。地鐵內部的盲道設計重點是規劃路線及引導道路能夠便捷和清晰地通過地鐵內的各個環節,考慮地鐵之間的換乘路線,檢票進站到乘坐列車的站臺流線,以及出站流線等方面的設計上。
肢體障礙人群的無障礙設計的重點在于路徑的連貫性,而路徑的連貫性是水平規劃路線與垂直升降設施的銜接,對于一些建筑設計產生的小誤差,應采用升降輔助設備進行處理。
在準確性方面,重點在于使視覺障礙者及時獲取準確有效的信息,包括路徑引導、空間信息、車輛信息、服務信息及其輔助設備的信號燈,應該考慮多種感應方式結合的設計,盲文標識、通過語音提示燈方式。
建筑內部的導向方式往往是結合盲道設計的,引導形式較單一,有時很難被視覺障礙者發現,辨識度低。室內的標識系統要實現標識引導的準確、高效,還需要結合多種媒介,進行多種創意。
本文以地鐵設施的無障礙設計為研究內容,實地調研青島地鐵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研究了在現有規范、標準的執行下,地鐵無障礙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無障礙設計設施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是滿足人們便捷出行的保障,也是反映社會發展程度、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完善的無障礙環境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師在設計時的全面考慮,更多的是使用者的維護、人們認知度的提高以及障礙人士平等地享有社會設施的權利,本文的出發點也是這樣,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