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慧 曹成明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侗寨建筑是侗族文化最直觀的象征,亭、房、樓、橋建造時以榫頭和卯眼穿合而成,即使不用釘子也可建造三層、五層乃至更多層,如風雨橋廊、鼓樓等建筑,保持了原有的古樸風貌和民族特色,從中體現出侗族的思想文化,既有實用的價值,又與侗族的元素文化相結合。將侗族傳統建筑中的榫卯結構運用到家具設計中,在創新的同時,還能保護和傳承侗族傳統文化。
侗族居民以其對建筑的簡單理解和獨特的審美觀念,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干欄”建筑形式。鼓樓是侗族建筑造型結構的代表,其造型雄偉、工藝精湛,是一種雙檐多柱的木結構。侗族鼓樓的榫卯結構是侗族建筑傳統文化的表現,鼓樓為四柱木結構屋面,多柱支撐式八角形米雁塔結構。
鼓樓由多側面形狀的建筑物組合而成,建筑物的屋檐一般是四角、六角、八角的多邊形,其雙層屋檐層疊,由下而上,逐層縮進。鼓樓柱無釘,均為榫眼連接,結構穩定,具有較高的技術和藝術價值。
鼓樓裝潢的外層是彩繪圖案,色彩鮮艷、樣式豐富。侗族建筑藝術使用的顏色非常成功,如屋檐方舟子、瓷磚邊緣、屋脊和翹翼都涂有顏色,黑白兩色壯麗相映,產生對立中蘊含和諧、差異中走向統一的美。通過高色調白色給大塊低色調的黑色鑲邊后,使大面積顏色被小區域的裝飾色彩襯托,形成了莊重優雅的審美效應。
龍蛇崇拜——龍蛇紋。在中國古代,龍是吉祥的象征,經常以云龍、盤龍、二龍戲珠等形式出現。“薩歲”崇拜——蜘蛛紋。“薩”在侗族傳統文化中是至高無上的神,也被稱為“薩瑪”“薩天巴”。植物崇拜——花草紋、樹紋。侗族人民喜歡在衣服的衣邊和袖口繡上小花,大多采用梅花、桃花、李樹花、油桐花、杜鵑花等山間常見的野花形象。魚崇拜——魚紋。侗族是農耕民族,多在田中養魚,也愛吃各種魚,他們認為魚的形象可以帶來福音,能夠昭示漁農生產順利,認為魚是潔凈的動物。太陽崇拜——太陽紋。例如,具象的圓,圓的周圍用絲線繡出光芒;有時也以“八芒太陽紋”的形式出現,侗族幼兒的背帶和童帽上時常繡有這種紋樣。
首先,創造一個家具品牌“鼓雨”及其標志,取侗族鼓樓的“鼓”和風雨樓的“雨”,諧音為“谷雨”,采一縷古音,擷取自然之材,意為打造安全、綠色的品牌。提取鼓樓屋檐和風雨樓的橋形元素,展現侗族的建筑水平及文化。
其次,家具設計選用侗族文化元素的再次創新設計,運用現代工藝設計的方法和理論,把侗族建造物特點融入本次茶具設計中,傳承侗族本土文化的特點,創造出適應現代室內裝飾、帶有侗族獨特文化的產物,提煉出侗族文化產物中的情感、色彩、形態元素。
最后,在茶桌樣式、色彩和功能上進行改良優化,結合侗族結構以及現代消費者對家具簡約、淡雅、富有人文氣息的需求設計出一套茶桌,賦予桌椅侗族民族文化的韻味,結合傳統手工藝技術,混搭不同材料,彰顯個性時尚。木材與不銹鋼、皮革的結合以及金屬、玻璃與塑料等個性的搭配,顯得新穎而自然脫俗,富有時代美感,讓整個空間擺脫傳統的束縛。茶桌的主材料使用純實木,選取質量好的木材,確保做工精細;裝飾圖案美觀富麗,保障藝術品位和藝術價值;寬大端正的尺寸形態滲透著大氣和莊重;輔助材料上運用金屬鋼材,桌椅選取侗族建筑物屋檐角的形狀,加上侗族服飾紋裝飾。凳椅采用侗族建筑的多邊形,凳子的俯視圖為六邊形,而且桌凳都采用榫卯結構風格。
在新時代潮流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物品的文化性、情感性,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瀕臨滅絕的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創新設計中。將侗族民族文化與潮流時尚相結合,融入新式家具設計中,注入情感、文化設計,目的是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環保和潮流的家具,營造高端時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