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宇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審美意識是感性及理性思維融為一體的審美認識活動,是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一直以來,高職室內設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主要集中在美術技能的訓練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認知的引導以及審美經驗的積累。應加強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整合運用學生造型、技法、構圖、透視、虛實、色彩、構成等要素,在美學層面體現室內設計。具體來講,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審美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必要的美術基本技能訓練與美術理論學習是從思想層面塑造學生美學觀念的前提。美術基本技能訓練是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前提。在美術基本技能訓練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室內設計中造型、色彩、構圖、透視、畫面處理等方法,還應結合理論學習,掌握美學原理,理解設計技巧與其美學效果,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積累美學設計經驗。在高職室內設計課程中,美術理論是學生最基礎的文化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缺乏重視,使學生習慣于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美術技巧訓練上,對文化課程學習敷衍了事。針對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過程中,應立足基礎,引導學生將美術基本技能訓練與美術理論教學相結合,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美學意識,提高學生的美學水平。
審美意識的培養需要學生廣泛涉獵與積累,打開眼界,從不同的設計作品中發現藝術設計,對比分析不同設計風格的美學特征,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美學觀念。專業欣賞課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美學分析素材。例如,在中式室內設計欣賞中,教師可以以“民族元素融合”為主題,啟發學生思考室內設計中不同民族元素在造型、色彩、構圖中呈現出的特色,并結合西方室內設計風格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拓寬學生的美學欣賞視野,使學生透過室內設計表現,理解審美風格中蘊含的文化因素。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實踐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審美素養。因此,高職院校應注重對教師的專業培養。一方面從專業理論的角度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奠定良好的美學基礎;另一方面從教師的實踐能力入手,根據教師的設計作品質量分析其審美素養,進而根據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需要,實現對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構建。
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實踐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不應局限于專業課程內,還應結合學生的審美教育需要,構建相互關聯的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實現系統化學習,以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例如,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室內設計專業中運用計算機設計圖紙、處理圖片的比例逐漸增加,學校可以據此對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與優化,提高學生運用CAD、PS等軟件的能力,提高學生設計的審美效果。
審美意識的提升與人文情感的發展密切相關。對于室內設計而言,設計者只有充分理解不同設計觀念中蘊含的人文思想,才能從感性層面理解美學價值,并逐漸從感性過渡到理性階段,提高對室內設計的思考與構建。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常見的設計元素中形成美學思考,賦予設計元素豐富的人文情感,體驗設計過程中的情感訴求,進而提高設計作品的審美價值。
總之,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室內設計的審美需求越來越高,而良好的審美意識是室內設計人才發展的必備素養。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當前學生審美意識的不足之處,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為開展具有創造性的室內設計實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