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鄭州450099)
嗩吶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一種中國民族吹管樂器,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一項民間傳統音樂藝術。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中嗩吶藝術有25項,其中河南省沁陽嗩吶、甘肅省慶陽嗩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河北、山西、安徽、山東、江西、湖北等省23個地市申報的嗩吶項目被列入國家非遺擴展項目。近年來,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口跨地域的流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嗩吶藝術面臨著演出市場逐漸萎縮、觀眾日益減少、后繼人才斷層、缺乏保護資金等困境,再加上以流行音樂為代表的新興音樂形式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廣泛傳播,進一步擠壓嗩吶藝術的生存空間。2015年10月3日國務院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網絡文藝,促進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善于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載體,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嗩吶藝術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特征,如何利用現代新媒體平臺對嗩吶藝術進行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微信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移動互聯網平臺,根據微信公布的2018微信數據報告,截止到2018年9月,微信有10.825億的用戶為在線活躍用戶,而其中55歲以上的用戶就多達6300萬位。微信公共平臺是騰訊在微信基礎上開發的自媒體平臺,用戶申請公共號后,可以利用其進行微官網、微會員、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動、微報名、微分享等,已經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方式。近年來,各地嗩吶演出機構和嗩吶愛好者紛紛建設微信平臺進行嗩吶藝術的傳播和推廣。為了解嗩吶微信公共平臺整體狀況,利用“微小寶公共平臺分析系統”、“搜狗微信搜索”對目前嗩吶微信公共平臺進行分析。截止2019年10月1日,嗩吶微信公共號共有139個,推送嗩吶類文章15,223篇,嗩吶視頻片段15,687個。
通過對篩選的139個微信公共號認證用戶特征分析,目前嗩吶微信公共號創立者以個人和公司用戶為主,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創建較少。嗩吶藝術微信公共平臺地域來源于河南、甘肅、內蒙、山西、陜西等省份,其中來源于河南的嗩吶類微信公共號最多,其原因可能是河南省嗩吶藝術普及較廣泛、愛好者比較多。按照嗩吶微信公共平臺創辦功能劃分,嗩吶微信公共號分成三類:最多的為嗩吶愛好者或相關文化公司創辦的公共號:如河南嗩吶群、美女吹嗩吶、農村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河南嗩吶苑等,此類微信公共號內容以嗩吶演奏推廣為主,信息多為嗩吶視頻片段;第二類多為民間演出機構或培訓學校創辦,如云鴿嗩吶藝校、昭陽嗩吶藝校、徽縣嗩吶公司等公共號,此類嗩吶公共號多以嗩吶招生推廣、嗩吶演出信息為主;第三類為專業機構和政府部門文化部門創建,目前僅有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建立的中國嗩吶一個公共號。
為評價嗩吶微信公共號的影響力,采用“微小寶微信分析平臺”對139個嗩吶微信公共平臺采用微小寶指數進行分析、排序。微小寶指數采用海量數據挖掘分析、用戶深度反饋及專業人員建議而推出,用于衡量一篇公眾號文章的傳播能力,反映了公眾號文章的熱度。
截止2019年10月1日,139個嗩吶藝術微信公共平臺,傳播影響力前5名的依次是:河南嗩吶群、美女吹嗩吶、農村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河南嗩吶苑,通過微小寶平臺預估粉絲數均超過了1萬人,其粉絲數、微小寶指數、近30天頭條平均閱讀數、近30天頭條平均在看數、30天發文數情況見表1。通過對其創建者主題分析,微信公共號認證主體均為個人和廣告公司,說明嗩吶藝術潛在傳播力和商業價值已經引起廣告公司的關注。
嗩吶藝術是在我國廣大農村非常盛興的民間傳統音樂,以往農村廟會、婚喪嫁娶等場合常常能夠看到嗩吶表演,嗩吶藝術潛在聽眾較多,近年來由于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減少、農村婚嫁方式的改變、現代流行音樂的盛行、青少年觀眾的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以嗩吶為代表的中國民間傳統音樂的潛在聽眾逐漸萎縮,嗩吶藝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微信作為目前最常用的網絡社交平臺,用戶數已達到10億人以上。通過建立嗩吶類微信公共號能夠擴大嗩吶藝術的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聽眾熟悉、喜愛嗩吶藝術。從“河南嗩吶群”、“美女吹嗩吶”、“農村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河南嗩吶苑”等影響力較大的嗩吶微信公共號粉絲數均達到1萬可以看出,借助微信平臺能夠擴大嗩吶藝術的影響力和增大潛在聽眾,保住了嗩吶藝術賴以生存的土壤。
以往在農村田間地頭經常見到嗩吶表演,同一村的嗩吶愛好者能夠定期交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入城市生活。生活地域的改變,給嗩吶愛好者交流學習帶來不便。微信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嗩吶藝術愛好者可以和好友一起建立微信群,嗩吶愛好者可以將自己演奏的視頻通過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等視頻平臺上傳,然后通過嗩吶微信群分享視頻鏈接,嗩吶愛好者通過銜接欣賞演奏,并對演奏進行點評。在現有139個嗩吶微信公共號平臺,一半以上均是嗩吶愛好者群建立的微信公共平臺,方便群友共享嗩吶演奏視頻,如農村嗩吶群、河南一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等。嗩吶藝術借助微信平臺打破了時空界限、便于嗩吶藝術愛好者互相交流。
長久以來,資金缺乏是困擾民間傳統音樂發展的重要因素,以往農村嗩吶演奏者可以通過參加婚喪嫁娶等活動獲得經濟收入。近年來,由于農村人口的流失、農村婚喪嫁娶舉辦風俗的改變,傳統的嗩吶演奏的演出市場逐漸萎縮。微信數量巨大的用戶數量,給嗩吶的商業推廣帶來潛在的潛力。從目前影響力前5的河南嗩吶群、美女吹嗩吶、農村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河南嗩吶苑等嗩吶微信公共平臺創立者均為廣告公司可以看出嗩吶演奏的潛在商業價值已經被廣告公司等關注。在現有嗩吶微信公共號中,相當一部分為嗩吶演奏隊,嗩吶培訓學校創辦,嗩吶演奏公司、培訓機構可以借助微信平臺可以進行演奏、培訓活動推廣,微信公共平臺自帶的打賞、支付等功能也為嗩吶藝術的商業活動帶來便利。
嗩吶藝術等中國傳統民間音樂在鄉土流傳,民間音樂研究者往往需要進行田野調查、采風才能獲得原始的第一手資料,給民間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整理帶來困難。隨著智能手機、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普及,為嗩吶藝術的保存、傳播帶來了便利。嗩吶愛好者可以隨時將演奏的內容攝像,借助騰訊視頻平臺進行上傳,然后利用微信公共號平臺進行發布。現有的嗩吶微信號相當部分均是嗩吶愛好者自身演奏的展示。如影響力比較大的河南嗩吶、甘肅嗩吶等微信公共號,平臺內容均為國家級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沁陽嗩吶、甘肅慶陽嗩吶原汁原味的演奏展示。借助于微信公共平臺有助于嗩吶藝術的保護和傳播。
嗩吶藝術在我國流傳廣泛,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中嗩吶藝術有25個項目,現有139個嗩吶類微信公共號創建者多數為嗩吶愛好者個人和廣告公司,目前僅有的一個官方背景嗩吶微信公共號為中國嗩吶,創立者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創立時間2018年1月5日,目前發布了“紀念陳家齊先生感恩音樂會”的兩篇文章。各地市文化館、群藝館等未建立單獨嗩吶相關微信公共號,國家級嗩吶藝術傳承人由于年齡普遍較大、對新媒體應用不熟悉等原因沒有建立單獨的微信公共號。建議今后各地文化管理部門應組織專門的人員和資金,收集本地區嗩吶藝術演奏資料,重視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嗩吶藝術的推廣。今后各地市嗩吶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中也可以將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推廣、普及作為一項指標,以利于嗩吶藝術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推廣。
現有139個嗩吶微信平臺由于多為嗩吶愛好者、廣告公司建立。平臺內容不僅僅是嗩吶藝術,各種有關時事、健康、養生等同嗩吶無關的文章也比較多。目前影響力前5的河南嗩吶群、美女吹嗩吶、農村嗩吶群、河南嗩吶總群、河南嗩吶苑等5個微信公共平臺在歸類上屬于社會2項、屬于健康養生2項、教育1項。河南嗩吶群近30天發文240篇,原創0篇,240篇均為轉載,有關嗩吶的僅占一小部分,且每日微信文章頭條均為近期時政熱點轉載。河南嗩吶苑近30天所發表文章分類健康養生為主,其文章熱詞是“健康、養生、中醫、母乳喂養等內容”。
現有139個嗩吶類微信公共平臺內容單一、原創不足。以目前微信影響力第一名的河南嗩吶群公共號為例,近30天該平臺共發布240篇文章,原創文章0篇,其余均為轉載,240篇文章中223篇為嗩吶演奏視頻轉載,沒有文字信息。另外17篇圖文混合文章均為時政新聞的分享。嗩吶藝術的評論、介紹等信息。平臺文章內容沒有同嗩吶無關信息的河南嗩吶、甘肅嗩吶等微信群,文章內容也是只有視頻,沒有文字,且近30天無更新。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建立的中國嗩吶公共號也僅有2018年4月份兩篇有關紀念“陳家齊先生感恩音樂會”的兩篇報道。嗩吶微信公共平臺創立者今后應精煉文章發布內容,微信公共平臺具有點贊打賞功能,靠精彩的文章擴大嗩吶藝術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