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業紅
糖尿病腎病(DN)不僅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2型糖尿病并發癥之一,還是造成終末期腎病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1]。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漸增多,DN病變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為15%~2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壽命[2]。如今,治療早期2型DN的藥物主要有益氣養陰通絡方與氯沙坦。西醫主要采用氯沙坦,該藥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壓及逆轉心肌肥厚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斷AngⅡ與AT1型受體結合,降低外周阻力及血容量,使血壓下降[3]。益氣養陰通絡方作為中藥復方,由9味中藥嚴格配比,經現代制藥技術精制而成,具有益氣養陰、化瘀通絡、補腎固精之功效,現已廣泛應用于治療早期2型DN。現將我院收治的130名早期2型DN患者納入研究,旨在探討益氣養陰通絡方聯用氯沙坦的臨床療效及對血脂和尿蛋白的影響,并為臨床診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130例早期2型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男34例,女31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2.76±8.43)歲;病程2~13年,平均(6.53±1.47)年。觀察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3.29±7.08)歲;病程2~15年,平均(7.28±1.69)年。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4]按照《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中關于DN的診斷標準,且合并早期DN患者。其中,早期DN診斷標準為6個月內連續兩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30~300 mg/24 h)。中醫診斷[5]根據《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診療標準》進行。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型DN的診斷,且符合中醫氣陰兩虛,絡脈瘀結標準;②患者年齡30~80歲;③患者自愿受試,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1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泌尿系感染;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④伴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4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予以降血糖治療,包括飲食治療及運動治療,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穩定水平,同時管理高血壓和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對照組:給予氯沙坦鉀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54,規格 0.1 g)100 mg/次,1次/d治療。觀察組:在氯沙坦基礎上聯用益氣養陰通絡方治療:該中藥湯劑主要包含有南沙參20 g,北沙參20 g,麥冬20 g,五味子10 g,桂枝10 g,生地30 g,丹參25 g,川穹15 g,益母草15 g。每天分2次水煎服,連服60 d,每次300 ml。均治療4個月。
1.5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效果: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測指標依次分為顯效:臨床癥狀全都改善,且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和實驗室指標減輕或消失,消除程度明顯低于顯效;無效:癥狀及相關指標無緩解,且病情進一步惡化;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患者檢測前,應禁食12 h,保持空腹,次日清晨抽取肘靜脈血,收集于真空采血管中,靜置2 h,離心分離血清,上機測定。應用酶比色法檢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水平(儀器:KONELAB-30全自動生化儀,試劑:浙江奧的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③觀察兩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治療前后分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1次。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用t檢驗;臨床效果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效果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n(%)
2.2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TG、T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脂水平得到改善,觀察組的TG、T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s
TG組別TC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前 治療后2.82±0.70 1.65±0.37 5.14±0.64 4.50±0.45對照組 2.75±0.69 1.97±0.42 5.22±0.57 4.94±0.51 t 0.574 4.609 0.752 5.215 P 0.566 <0.001 0.453 <0.001
表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s
尿蛋白(g/L) 尿微量白蛋白(mg組別)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50±0.25 0.48±0.16 202.87±31.47 162.95±3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76 80.42±11.61 69.15±10.29對照組 1.43±0.30 0.85±0.24 202.49±31.26 200.01±29.23 80.34±11.58 79.22±11.37 t 1.445 10.341 0.069 7.041 0.039 5.294 P 0.150 <0.001 0.945 <0.001 0.968 <0.001
DN為2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主要是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一種以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6]。由于其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DN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遺傳因素、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謝異常等多重因素共同參與有關[7]。早期表現為腎小球高濾過,繼而出現腎小球基膜增厚、微量白蛋白尿、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及腎小球內壓增高。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應腎小球損害的指標,是DM患者早期腎損害的表現之一[8]。患者一旦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則多提示病情不可逆轉,直至終末期腎衰竭,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延緩DN有重要意義。
DN從中醫學角度是指消渴病久治不愈,久病入絡,傷陰耗氣,淤積于腎而成,患者辨證多屬“氣陰虧虛,腎絡瘀阻”[9]。本文采用益氣養陰通絡方治療,由南沙參、北沙參、麥冬、五味子、桂枝、生地、丹參、川穹、益母草9味藥組成,其中南北沙參、麥冬、生地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五味子有斂精益陰之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陽之功效;丹參、川芎、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利水化濕之效,則疾病可望向愈。本研究采用益氣養陰通絡聯用氯沙坦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好;觀察組治療后TG、TC水平明顯比對照組同期更低,這與以往文獻報道類似[10],表明應用益氣養陰通絡方聯用氯沙坦治療早期2型DN能緩解癥狀、改善血脂水平,整體療效更突出。另外,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均明顯降低,提示使用益氣養陰通絡方聯用氯沙坦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指數。
綜上所述,益氣養陰通絡聯用氯沙坦治療早期2型DN的臨床療效良好,能降低血脂與尿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