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業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常見類型,發病率占肺癌的80%左右,由于早期無典型癥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故臨床首選化療方案治療[1,2]。目前TP化療方案應用較為廣泛,但其療效不盡如人意,且毒副反應較大。沙利度胺屬于血管生成抑制劑,具有抗腫瘤血管增生的作用。相關資料指出,在TP化療方案上聯用沙利度胺可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 NSCLC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聯用TP方案化療對其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按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56~83歲,平均年齡(69.35±5.11)歲;臨床分期ⅢB期32例,Ⅳ期16例。觀察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55~84歲,平均年齡(70.11±5.17)歲;臨床分期ⅢB期30例,Ⅳ期18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 均經病理學確診為NSCLC,且臨床分期為ⅢB~Ⅳ期;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且卡氏評分(KPS)>60分;知情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合并血液系統疾??;合并嚴重腎臟功能、心功能疾病者;易過敏體質;伴有其他惡性腫瘤。
1.3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予以生命體征監測、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對照組采用TP方案化療:d1,靜脈滴注175 mg/m2紫杉醇(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4439),3 h內滴完,d2~4,靜脈滴注25 mg/m2順鉑(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41),3周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4個周期。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聯用沙利度胺治療:從化療第1 d開始予以患者100 mg/d的沙利度胺(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9)口服,若患者耐受,7 d后將藥量增至200 mg/d,3周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4個周期。所有患者在化療期間均予以5-HE3受體拮抗劑,預防嘔吐、惡心等;若患者出現Ⅳ度骨髓抑制,則予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1.4觀察指標 兩組化療前、化療4個周期后清晨采集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血清癌抗原 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記錄兩組化療期間惡心嘔吐、嗜睡、白細胞減少、便秘等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1.5療效判定 4個周期后,依據臨床檢查評估兩組療效,KPS評分提升≥10分,經影像學檢查腫瘤組織體積縮小幅度>50%為完全緩解;KPS評分提升5~10分,經影像學檢查腫瘤組織體積縮小30%~50%為部分緩解;KPS評分提升0~5分,經影像學檢查腫瘤組織體積縮小15%~29%為穩定;KPS評分降低≥10分,經影像學檢查腫瘤組織增大15%~20%為惡化。穩定率、部分緩解率、完全緩解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和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總緩解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清腫瘤標志物與VEGF水平比較 兩組化療前血清腫瘤標志物、VEGF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觀察組 CYFRA21-1、CA125、CEA、VEGF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化療前、后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與VEGF水平比較/±s

表2 化療前、后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與VEGF水平比較/±s
CYFRA21-1(mg/mL)CA125(U/mL)組別CEA(mg/mL)VEGF(ng/L)化療前 化療后對照組(n=48) 20.06±3.62 11.41±1.21 239.15±41.06 99.47±16.57 130.26±13.24 63.28±8.46 753.16±63.13 4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64.26±46.22觀察組(n=48) 20.11±3.43 6.74±1.09 238.67±42.11 67.39±13.46 129.89±14.03 43.17±7.96 752.67±64.01 280.23±35.47 t 0.070 19.867 0.057 10.411 0.133 11.994 0.038 21.884 P 0.945 0.000 0.955 0.000 0.895 0.000 0.970 0.000
2.3毒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惡心、嘔吐、嗜睡、便秘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白細胞減少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毒副反應率比較/n(%)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80%為NSCLC,近年來該病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其中順鉑聯用紫杉醇是臨床一線化療方案。順鉑具有抗癌譜廣、作用強等特點,通過阻斷癌細胞的DNA復制,抑制癌細胞增殖,進而發揮抗癌效果,可與多種抗腫瘤藥協同作用,且無交叉耐藥性[6,7];紫杉醇屬于新型的抗微管藥物,對微管蛋白聚合起到誘導和促進作用,維持微管蛋白穩定,同時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改善細胞流動學異常,達到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8,9]。但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其機體免疫功能逐漸減退,且常伴有慢性基礎疾病,降低臨床療效。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腫瘤的轉移及生長主要依賴于腫瘤血管的生成,故有效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對控制疾病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0,11]。沙利度胺是一種新型的免疫調節劑及抗血管生成劑,具有抗炎、抗增殖、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阻斷VEGF的表達,抑制血管生成;對Ikpappa B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從而阻斷DNA與NF-kB的合成,促使轉移相關基因及調節細胞生長作用的失活,進而發揮抗腫瘤作用;此外,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抑制TNF-a合成,減少IL-6的生成,進而發揮抗炎作用,阻斷腫瘤組織生長所需的營養供給,抑制細胞生長,預防腫瘤細胞轉移[12~14]。VEGF具有抗內皮細胞凋亡和誘導細胞增生作用。臨床資料顯示,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多處于高表達狀態,可增強血管通透性,誘導血管內皮增生,臨床可將其作為評估患者病情的一項重要指標。CYFRA21-1、CA125是臨床診斷肺癌的特異性指標,血清水平的高低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CEA存在于多種腫瘤中,在判斷腫瘤預后中具有重要作用[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腫瘤標志物與VEGF水平均較對照組低,且惡心嘔吐、嗜睡、便秘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由此可見,沙利度胺聯用TP方案化療治療晚期NSCLC效果確切,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晚期NSCLC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聯用TP方案化療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及VEGF水平,且毒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