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融清
摘 要 林權證的實施與發放,能夠有效保護和發揮我國森林資源的綜合價值,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為促使林權證的登記發放工作順利進行,分析了我國的林權歸屬現狀以及林權證登記發放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提高林權證登記發放工作質量的策略,以期能夠有效推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林權證登記;林權歸屬;林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35
林權在法律意義上指森林、林場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林權證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確定林權,有利于保護林權證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能在土地流轉時有理可依,有據可查,在伐木種植時也便于審批與管理。但當前林權證的登記發放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基于此,分析林權證登記發放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
1 我國的林權歸屬現狀
林權的種類較多,根據林地和林木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分為林地使用權、林地所有權、森林或林木使用權和森林或林地使用權。受到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我國的林權歸屬一直處于不明確的狀態,根據《土地改革法》分配給農戶個人的林木土地經過農業合作模式轉化成為集體林木土地后,個別區域的農民在要求分回原來所屬林區時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據[1]。由于前期的林權歸屬不明確,同時在進行林權登記與統計時,缺乏細致的調查工作,對所劃分的區域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導致在進行管理和開發時遇到了諸多阻礙。特別是在農村,持有自留山證的農戶情況就比較復雜,可能會出現幾個人共有同一棵樹的使用權的情況,非常不利于林業的發展和管理,在登記林權時也容易出現紕漏。
2 林權證登記發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林權的登記過程比較復雜
林權的登記往往伴隨著林地歸屬權的變化,主要分為初始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林權關系到個人利益,因此一般需要本人或者法定代表人進行辦理,但大部分農村山區的審核過程都較慢,辦事效率也較低,且缺乏專業的林地測量人員,審核周期往往長達一個月,甚至更久[2]。權利人如果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時,就需要更多的證明文件和審核過程,嚴重降低了林權管理工作的效率。當林地服務對象為集體或者公眾時,劃分重點林區時需要由國務院審批,然后通過國務院下屬的林業管理部門進行審核,再由林業部門進行權屬登記,核發相關的證件,因而林權的審批速度也較慢。由于上傳下核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多重審批,整個審核過程相對比較復雜,而等級較低的林區進行登記時也需要獲得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的審核和批準,且林權登記缺乏專業的組織和機構,因而林權的登記過程比較復雜,審批周期較長。
2.2 林權流轉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林權在流轉過程中缺乏標準的程序與系統的管理,流轉秩序比較混亂,缺乏監督機制,容易產生腐敗貪污情況以及不適當的資源開發問題[3]。在往常的林權流轉過程中,責任不明確,流轉過程中的市場信息不夠公開透明,流轉雙方的價格咨詢渠道單一,在進行資產評估和簽訂合同過程中信息不對等,造成了交易信息混亂,不容易形成穩定的市場環境。因此,積極探索林權流轉合同制和備案制管理將會減少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此外,相關林業部門在林權流轉過程中存在責任不明確,缺乏對流轉方進行指導和牽引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進行林權流轉時,很多都是以口頭方式進行傳達,缺乏相應的書面文件和規范的合同。因此,應該完善林權流轉制度,增加農村地區和各流轉人的法律意識,貫徹林業部門的管理責任,以解決林權管理與發放過程中的問題。
3 提高林權證登記發放工作質量的策略
3.1 將林木與林權分開管理
目前,大多數林場種植的林木為杉木,且杉木的作用范圍廣,經濟價值較高,可將杉木的所有權和林間的使用權分開管理,通過承包的方式進行林地使用權的轉讓,一方面可以讓農村的林權持有人獲得收益,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林權的交易市場更加自由化,促使林業相關部門通過各職能部門確保交易合法。在被承包的林地上可以進行經濟種植,能夠促進生態林的發展,有利于自然環境的恢復與平衡,也可以通過經濟林開發帶動商品木材市場發展。將林木與林權分開管理,林權相關部門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只需要審核被承包的林區是否得到合理開發與利用,同時保障交易雙方的利益。使林木與林權的價值分離,能夠更好地保護林區的經濟價值與環境價值,同時更好地保障交易人之間的利益。
3.2 制定林權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林業發展時間較短,部分人對林權并不了解,法律意識也非常淡薄,經常會發生非法侵占集體或公眾林地資源的現象,同時也存在非法砍伐杉木的情況。因此,應該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來實施和確立基本的法律制度,通過《農村土地承包法》來規范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權利[4]。特別是針對部分房地產開發商、旅游資源開發商,林業部門應該加強監督與管理的措施,結合專業的林業法律顧問,制定相關細則,防止在林權發放后林地被過度開發與使用,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保護農村土地人的利益。
3.3 建立系統的林業權屬信息檔案
林地的林權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點,各地區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林地情況明確。核查林區面積時,相關部門應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測量和核實,如可以根據無人機航拍的地圖進行測量,聘請專業的測繪人員繪制林區地圖、測量林區面積,并將編測的林區信息進行歸檔保存,詳細記載林區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林木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并將歸檔的信息電子化,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共享,明確各項權利,使權利人能夠有理可依,有據可查。通過建立系統的信息檔案,從而確保林權的完整性與可查性。
3.4 加強林權意識宣傳工作
當前,林權證持有人以及辦理林權登記的工作人員對林權的認識不足,對林權的重視度不夠,忽視了很多細節問題。因此,應該定期對林權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宣講林權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工作人員知法、守法,并在工作過程中向人民群眾普及相關法律與林權相關的規范制度。此外,林權使用者自身也應該重視各項權利,對于需要登記和接受審查的項目應該積極配合。
4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林業逐漸體現出其經濟價值與環境價值,而林權在流轉中也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因此,林權登記發放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正確認識林權登記的重要性,在準確測量林區面積,規范記載文書的同時,也應該時刻關注各國、各地區的林業發展情況,通過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不斷提高工作的準確性,同時結合互聯網技術,提高登記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程度。
參考文獻:
[1] 穆喜東.當前林權登記發證工作應當重視和解決的問題[J].遼寧林業科技,2018(2):66-67,81.
[2] 黃薪燕.集體林權登記發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后續建設措施探析[J].山西農經,2018(9):60,62.
[3] 朱莉華,馬奔,溫亞利.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階段成效、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3):148-156.
[4] 蘇西.初探林權登記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方案[J].農技服務,2017,34(17):11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