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 張愛玲
摘 要 黃龍縣中蜂養殖歷史悠久,森林資源豐富,蜂蜜品質優良。通過對林下發展中蜂養殖方面的研究,重點對場地的選擇、蜂場的環境要求、蜂場蜜源植物的要求、蜂場的密度、蜂箱的放置方法、春夏秋冬的養殖管理方法和中蜂經常出現的病蟲害防治方面進行了綜合闡述,為廣大蜂農提供養殖技術借鑒。
關鍵詞 林下;中蜂;養殖技術;黃龍縣
中圖分類號:S895.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64
黃龍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的結合部,地處延安市東南緣,黃龍山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8′49″~110°16′49″、北緯35°24′09″~36°02′01″,面積2 752 km2,總人口5萬人,轄5鎮2鄉[1]。黃龍縣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6 ℃,極端最高溫度為36.7 ℃,極端最低溫度為-23.7 ℃,年均降水量602 mm,無霜期126~186 d,一年四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林草覆蓋率92%,有各種植物1 012種,其中蜜源植物300余種,如刺槐、狼牙刺、五倍子、椴樹等。黃龍縣是陜西的一葉肺,是名副其實的“天然蜜庫”。全縣境內無工業污染,中蜂養殖業條件得天獨厚,被譽為“中華蜜蜂之鄉”,是養殖中蜂的理想之地。經過多年的學習及探索,認為要管理好中蜂蜂群,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蜂場的選擇
林下養殖中蜂,蜂場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蜂群的發展和蜂場的效益,蜂場的選址十分重要,就要求仔細對坡向、蜜源植物進行調查研究。一般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坡度15°~25°的場地為宜。附近1 km范圍內至少有一種主要蜜源植物和幾種輔助蜜源植物,滿足蜂群的生存需要。
1.1 蜂場附近有豐富的蜜源植物
林下養殖中蜂,應選擇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以幼林、中齡林、成熟林為主。保證三季有花、蜜粉源植物豐富,且零星蜜源植物品種較多,一般年份均流蜜。樹種以刺槐、漆樹、樺樹、櫟類、狼牙刺和楓樹等樹種為主,如果有條件的話可選擇刺槐林養殖作為最佳場地。
1.2 蜂場的設置
根據蜜蜂的生活習性,蜂場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方,在山腳山腰向陽的坡地上,背有擋風屏障,前面地勢開闊、陽光充足的林地。蜂場周圍的小氣候直接影響蜜蜂的飛行、出勤、收工時間以及植物的流蜜。這樣選擇的蜂場優點是:背風向陽有利于蜂群活動,有林地可以為蜂箱遮光,避免太陽直曬。高山頂、峽谷、容易積水的沼洼地等不宜建立蜂場。以黃龍縣為例,蜂農選擇養蜂方位都以坐北向南為主(在村后、房后或者石崖下有樹林的地方),坡度在15°~25°,主要在廢棄的宅基地或者在種植的刺槐樹坡地進行養殖,一方面離林農居住地較近便于管理;另一方面黃龍縣森林覆蓋率高,蜜源植物豐富,蜜蜂就近就可以找到蜜源。
1.3 環境的選擇
林下建立蜂場,樹木不宜過高、密度不宜過密,也不能建在山頂上,以免增加采集蜂回巢困難。
蜂場內或附近需要有清潔的水源,若有小河更為理想,如果沒有自然水源,可人為設置水源供蜜蜂采水,另外蜂場前面不可靠近水庫、大河,以免蜜蜂被刮入水中,蜂王交尾也容易落水溺亡。
蜂場的環境要求安靜,沒有牲畜打擾,沒有振動,在工廠、鐵路、牧場附近和可能受到山洪沖擊或有地質災害的地方不宜建立蜂場。在農藥場或農藥倉庫附近放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也不宜建場。由于黃龍屬林區縣無工業和工場,有的林農就在林緣處設立蜂場,養蜂效果較好。
2 蜂箱放置的要求及方法
2.1 蜂場密度
一個蜂場放置的蜂箱以80~100箱為宜,兩個蜂場的距離要在5 km左右,以保證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減少蜜蜂疾病的傳播,同時要提前調查蜂場附近有無人頭蜂等胡蜂蜂巢等,如有應及時進行處理。
2.2 蜂箱防護
蜂箱需要光照,要保持蜂箱內干燥,不能潮濕,壘石或砌磚離地5~10 cm放置蜂箱,前低后高,不能讓蜂箱進水潮濕,蜂箱上要有覆蓋物,一般以石板或石棉瓦為主,既可防止風化,又能防風、防雨。有的也有用麥秸和泥糊蜂箱保溫、防風,留出蜂口。要雨后定期檢查防護,蜂箱是否進水。
2.3 蜂箱放置的方法
蜂箱放置有兩種方法,中蜂一般是以單箱擺放為主,箱與箱間隔一個過道即可(1.0~1.2 m為宜),前排和后排間隔2 m左右;另一種是三箱擺放,品字型蜂口三個方向相靠,每組之間間隔1 m以上。如場地寬敞,可適當放寬前后排間距。
3 管理方法
3.1 春季管理方法
春季氣溫回升,選擇在清明節前后,中午氣溫高時打掃蜂箱,保持箱內干凈;4月中旬開始加礎造脾,為分蜂做好準備。如果是重復使用的蜂箱,一定要仔細檢查和打掃蜂箱,除去霉層,把蜂箱打掃干凈和嚴格消毒。5月初是蜂群分蜂最集中時間,分蜂一般天氣晴朗,時間為9∶00—16∶00。分蜂的規律為下雨后1~3 d,天氣突然放晴,一定分蜂。分蜂要特別注意的事項:注意觀察,蜂開始分群時,避免蜂群飛出蜂場要通過揚土或者敲打鐵盆發出聲音使蜂群就近降落,等蜂群完全落下,開始收蜂,要慢、輕、細,收入箱中在原地靜放30 min,待蜂群穩定后搬至所要放置的地方。一年中,5月一個月為一年收蜂的關鍵月,為了增加蜂農的收入,除了在蜂場做好分蜂準備外,還可以到遠山去收蜂,蜜蜂一般喜歡在林區石崖或樹洞內生活,蜂農選擇晴朗天氣把蜂箱(蜂箱最好用歷年用過的舊蜂箱為最佳)運到林區石崖下,背風向陽的地方放置,箱內放入少量舊巢脾,等待自然分蜂蜂群進入。間隔2~3 d觀察是否有蜂群進入蜂箱,如有進入,待天黑時把蜂箱運回蜂場。白天不宜運輸,防止蜜蜂亂飛、蜇人,使人受傷。
3.2 夏季管理方法
5月中旬進入大流蜜期,當蜂群邊脾蜂蜜封蓋后,開始搖蜜。如果活框養殖中蜂,可直接用搖蜜機進行取蜜,搖蜜時要先輕搖再逐漸加快速度,避免搖壞蜂巢。要選擇天氣晴朗的中午,減少蜜蜂蜇人,搖蜜期要定期觀察,一般10 d即可以搖一次蜜,搖蜜期要注意觀察各種花的花期,可以分出蜜的種類如槐花蜜、五倍子蜜等。如采用傳統養殖方式,蜂蜜可以一年割一次,取蜜的主要方法是把割回來的蜂脾放在邊長1 m的正方形紗布里,紗布要四角固定,紗布放置在盆或缸上,讓蜂蜜自動流出,如果房間溫度低蜂蜜流得慢,也可將蜂脾放入器具內用低度的溫水加溫,然后倒入紗布進行流蜜。在取蜜的同時,要根據當地花期及氣候留足蜂群貯蜜,夏季林區陰雨天較多,蜜蜂不能出去采蜜,可因缺蜜不能滿足生存,導致蜜蜂棄巢而逃。另外,要密切觀察蜂箱外、內的變化,蜂箱內的衛生要經常打掃,一旦有綿蟲滋生,蜂群也會飛走。保存蜂蜜的器具一般以缸或瓷器器皿(玻璃器皿)為最好,保存地點選在通風的地窖里比較合適。
3.3 秋冬季管理方法
8月以后林區蜜源植物較少,缺蜜時要及時飼喂。此時更應注意觀察蜂箱周圍會有大黃蜂入侵蜂群,進行盜蜜。發現后要進行人工驅趕和撲殺。一般情況采取箱外觀察,非特殊情況不能打開蜂箱,長時間打開蜂箱會引起盜蜜現象。9月5日左右,黃龍縣大面積菊花開放,注意觀察菊花是否流蜜,如流蜜正常蜂群過冬貯蜜就能滿足。10月檢查每個蜂箱存蜜情況,及時做好越冬蜂群飼養準備。12月底至正月初做好蜂箱防寒保溫,同時也要保證蜂箱通風,確保蜜蜂安全過冬。
4 病蟲害防治
由于黃龍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季比較寒冷,夏季氣候適宜,中蜂病蟲害較少,主要的病害是春季棉蟲,防治方法是用艾草熏制蜂箱,每隔15 d熏一次可以減少棉蟲的發生。主要蟲害是人頭蜂、黃蜂等天敵,防治方法:1)注意觀察蜂箱周圍和蜜蜂的活動情況,發現人頭蜂立即人工消滅;2)在蜂場周圍找到人頭蜂蜂巢,利用夜間燒毀。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規劃設計院.陜西省黃龍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Z].200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