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梅 葉陳晨



摘 要 為推廣農藥化肥“兩減一增”技術,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茄子水肥一體化減氮增效試驗,主要從品種選擇、壯苗培育、整地定植、水肥管理、病蟲害控制等方面做了示范。結果表明,與常規大棚茄子施肥種植模式相比,水肥一體化減氮20%和30%施肥情況下,產量均表現出增長;水肥一體化等氮和減氮10%茄子產量降低。綜合每667 m2收益、每667 m2施肥人工成本和每667 m2肥料成本,水肥一體化施肥均能表現出增收的趨勢,其中以水肥一體化減氮30%每667 m2凈收益最高。
關鍵詞 水肥一體化;減氮;增效;茄子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87
水肥一體化,是將灌溉與施肥相結合,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校利用的一項集約高效、精準智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技術,有助于省工節本、化肥減量和增產提質,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茄子作為一種耐肥作物,對氮肥的需求量較高,氮肥施用量對產量影響較大,在農戶習慣施肥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利用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探索減氮增產增收應用模式,為未來大面積集成推廣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提供實踐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茄子品種為“黑亮神”,東臺種子公司提供。供試肥料為尿素(46%)、過磷酸鈣(14%)、硫酸鉀(50%)、17-17-17(N-P2O5-K2O)復合肥、15-15-15(N-P2O5-K2O)復合肥、商品有機肥(有機質≥60%,總養分≥5%)。
1.2 供試地點
試驗設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棚內進行。試驗田土壤質地為小粉漿土,前茬作物為茼蒿,試驗前采樣測定土壤肥力,結果見表1。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6個處理:1)空白對照:不施任何肥料。2)常規穴施:按照當地農戶習慣進行施肥。3)水肥一體化同氮量:常規基肥+水肥一體化滴灌追肥,追肥施氮量與常規相同。4)水肥一體化減氮10%:常規基肥+水肥一體化滴灌追肥,追肥施氮量較常規減少10%。5)水肥一體化減氮20%:常規基肥+水肥一體化滴灌追肥,追肥施氮量較常規減少20%。6)水肥一體化減氮30%:常規基肥+水肥一體化滴灌追肥,追肥施氮量較常規減少30%。水肥一體化4個處理全生育期磷鉀肥施用量均與處理2常規穴施相同。每小區四壟,每壟兩行,滴灌帶鋪設于兩行之間,共面積33 m2,不設重復。每個處理定植115株,移栽前一天每667 m2統一基施商品有機肥160 kg(空白對照除外)、17-17-17(N-P2O5-K2O)復合肥50 kg(空白對照除外)。后期分別于5月6日、5月28日兩次追肥(空白對照除外),各處理肥料用量見表2。
常規施肥處理采用農戶習慣的穴施,其余四個水肥一體化處理采用滴灌方式同步灌溉與施肥,每個水肥一體化處理小區灌溉系統獨立。簡易滴灌系統由易克牌小型離心泵、D9.9無孔滴灌帶、D3.3有孔滴灌帶及滴灌帶旁通閥組成。追肥前,所用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先用適量清水溶解,利用離心泵所形成的負壓先將清水吸入管道,沖洗整個小區滴灌系統。追肥時,將離心泵軟管放入盛有肥料溶液容器中進行肥水滴灌,追肥后再次用清水沖洗小區滴灌系統。空白處理僅進行清水滴灌。
1.4 試驗田管理
1.4.1 育苗移栽
2019年1月5日播種,采用大棚溫床育苗,加蓋小拱棚保溫,加強溫度和水分的管理,以提高地溫,在苗期注意通風,加強煉苗,培育壯苗,促進根系生長,對幼苗噴施百菌清和病毒A藥劑防治苗期病害,同時清理移栽棚內殘枝雜草,開溝做壟,當株高達15 cm左右,長出7至9片真葉時(2月6日)移栽,移栽時進行土壤處理。
1.4.2 病蟲害防治
栽后對綿疫病、炭疽病、褐紋病、病毒病、白粉虱、蚜蟲、茶黃螨等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整個生育期防病治蟲均統一防治。6個處理防治病蟲害藥劑和時間相同,因反季節栽培茄子要求較高,溫、光、水、氣、肥各方面調控必須合理,符合笳子生長發育要求,否則易發生病蟲害,主要采取清除殘枝、切斷傳播途徑、合理密植、適時打葉、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增強抗病性等措施防治,以綠色防控為主,生物農藥防治為輔。
1.4.3 收獲
茄子在2019年4月18日開始收獲,各小區茄子單摘單收,稱取鮮重,做好記錄,6月27日收獲截止,累計15個采摘批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茄子產量的影響
氮肥用量是影響茄子產量的高低的主要因素。由表3可知,水肥一體化減氮30%處理茄子產量最高,折合每667 m2產達6 093.8 kg,每667 m2產量較常規穴施5 948.6 kg提高2.44%,其次為水肥一體化減氮20%處理,每667 m2產量為6 016.7 kg,較常規穴施提高1.14%。水肥一體化等氮量處理每667 m2產量5 832.1 kg,較常規穴施少116.5 kg。分析其中原因:1)追肥前茄子采摘發現產量偏低,可能與該處理小區土壤地力偏低有關;2)中后期農戶追肥化肥用量較高,水肥灌溉時肥料溶液濃度較高,根系表層土壤滲透式改變,影響根系吸收養分,進而導致中期產量不高。水肥一體化減氮10%、20%、30%處理下茄子產量呈現遞增趨勢,分別比常規穴施提高-0.48%、1.14%、2.44%。這說明,常規施肥施氮量偏高的水平下,采用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減少氮供給量,可以提高茄子產量,在水肥一體化減氮30%時增產幅度最高。因本試驗探索茄子水肥一體化施肥用量,未做水肥一體化減氮40%及以上水平,未能看出減氮增產臨界點,以期今后設計試驗進一步改進。
2.2 不同施肥處理對茄子種植經濟效益的影響
根據2019年上半年茄子市場行情,15批次茄子均價為2.5元/kg,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17-17-17(N-P2O5-K2O)復合肥、15-15-15(N-P2O5-K2O)復合肥、商品有機肥價格分別按照市場價2 300、800、2 800、2 700、2 500、500元/t計算。由表4可見,各施肥處理每667 m2凈收益較空白處理顯著提高,綜合各施肥處理每667 m2收益、每667 m2施肥人工成本及每667 m2肥料成本,水肥一體化等氮、減氮10%、20%及30%每667 m2經濟效益分別較常規穴施高20.6、240.6、481.5、675.7元。其中水肥一體化減氮30%經濟效益最高,每667 m2凈收益達14 107.3元,較常規穴施13 431.6元高675.7元,增長5.03%。
3 結論與討論
與常規大棚茄子施肥種植模式相比,水肥一體化減氮20%和30%施肥情況下,產量均增長;水肥一體化等氮和減氮10%茄子產量降低。綜合每667 m2收益、每667 m2施肥人工成本和每667 m2肥料成本,水肥一體化施肥均能表現出增收的趨勢,其中以水肥一體化減氮30%每667 m2凈收益最高。
水肥一體化作為一種新的施肥技術模式,對施肥灌溉系統設備有一定要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肥料清水稀釋比達不到要求、溶液不均勻、灌溉施肥過程中出現壟下肥液滲漏至溝系中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對茄子根系生長、根系養分吸收及土表鹽分的聚集有一定程度影響,進而影響茄子的產量。在今后水肥一體化試驗中需作出相應技術改進。
本試驗結果還表明,在農戶常規蔬菜大棚生產中,施肥水平較高,施肥帶來的邊際效應呈現遞減趨勢,在合理減少化肥施用量情況下,仍可提高蔬菜的產量。由于試驗限制,本試驗未能表現出減氮增產臨界點,在今后試驗中仍需進一步設計更多減氮處理,探索出一套茄子水肥一體化施肥規律,為推廣農藥化肥“兩減一增”提供技術示范。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