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肺經和大腸經就好比一對古代夫妻: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肺吸收新鮮空氣送回家,大腸得氣后,才能正常運轉,清除糟粕,把家打理干凈。
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開竅于鼻,在液為涕,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肺經為陰經,屬肺,絡大腸,經絡順著胸外的上肢內側直到大拇指。經脈異常時,人常常會咳嗽氣喘、肺部脹悶、咽喉疼痛,及前臂厥冷、麻木、疼痛、手掌發熱。氣盛有余時,會出現肩背酸痛、感受風寒汗出、傷風、張口噓氣等現象;氣虛不足時會有肩背酸痛怕冷、氣短、呼吸急促、小便顏色異常等現象。
大腸主傳化糟粕,其功能是否正常,與肺的肅降密切相關。大腸經為陽經,屬大腸,絡肺,經絡大致由食指起,順著上肢外側前緣到肩前緣、頸、鼻翼旁,主治頭面五官病證。經脈異常多表現為眼睛昏黃、口干、鼻塞、流清涕或鼻出血、喉嚨痛、肩前或上臂部疼痛,大指及食指痛、不靈活。氣盛有余的人,經脈經過的部分會發熱、腫脹;氣虛不足的人則全身發冷,戰栗而不易回暖。
平時拍打這兩條經脈,可疏通局部經氣,預防緩解上肢酸痛乏力,還可宣通肺氣、清瀉腑熱,預防呼吸道及頭面部疾病、保持皮膚潤澤。具體方法如下:
1.拍打肺經。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前,右手握空拳。自左腋窩前緣起,稍發力均勻敲打,沿著手臂偏外側一直敲打到拇指指端,重點敲打腋窩前緣、肘部及掌根部位,以微紅為度。
2.拍打大腸經。右手握空拳敲打左側大腸經,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前,自食指外側沿著手臂外側路線一直向上臂敲打到三角肌上緣處。仍以手掌背、肘部和肩部為重點拍打部位。
兩條經絡交替進行,雙側兩經各敲打1~2次,每次每個部位5分鐘,隔日一次。上述氣盛有余的人,力度中或重拍,時間可稍長;氣虛不足的人應輕拍,次數適當減少。
依據個人情況,還可拍打相應的重點穴位。咳嗽、氣喘,多拍中府、云門、孔最;上臂內側痛,多拍天府、尺澤;掌中熱,多拍列缺、太淵、魚際;口眼歪斜、鼻病、牙痛、手指疼痛不利多拍三間、合谷:手臂腫痛,多拍曲池、手三里、臂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