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可馨 劉強 鄭春穎
摘要:文章以安吉縣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三葉青公司”)為例,通過典型案例調查和農戶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數據,采用PSR模型構建了竹產業轉型的理論分析框架,并結合調查數據對公司竹產業轉型路徑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從轉型壓力來看,林業勞動者短缺、傳統竹產業效益下降、林農轉型意識薄弱是安吉竹產業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轉型的主要壓力來源;從轉型狀態來看,林下經濟和資源保護是竹產業轉型的兩大狀態,對應著林業產業發展和林區生態環境保護,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從轉型行為響應來看,打造林產品品牌、開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等舉措對于竹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促進安吉竹產業及傳統林業產業轉型的啟示。
關鍵詞:竹產業;產業轉型;PSR模型;安吉
一、引言
竹產業是林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竹產業的發展水平在世界處于一定的領先地位,但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加強、勞動力比較優勢下降以及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林業傳統產業去產能、補生態的短板效應凸顯。林業勞動者短缺、林業經營收入減少、傳統竹產業效益下降、林農轉型意識薄弱等問題相對突出,傳統竹產業的轉型應重視產業生態化在傳統產業轉型的各個環節中的作用,以綜合發展理念促進產業轉型,體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耦合關系,對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具有理論借鑒意義。
當前研究學者提出竹產業需要轉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態環境約束。傳統竹產品的生產加工需要排放污水和廢氣,影響竹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濫砍濫伐毛竹林導致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容易招致洪水洪澇等自然災害。二是勞動力短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部分青年人外出務工,林業勞動力呈老齡化趨勢,導致林業生產效率大幅下降。三是傳統竹產業產值低。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為實現生態效益,第一產業產值增長速度減緩,第二、三產業沒有明顯優勢,導致竹產業產值逐漸下降。
目前已有學者對安吉縣竹林經營項目的碳匯能力進行計量,通過竹林經營項目的實施可以轉變竹產業的生產結構,提升竹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有學者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規劃提出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優質化發展對策,對發展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有利于推動林業產業的轉型進行了探討;王玉芳等建立VAR模型對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發展與林區經濟轉型的動態響應關系進行了研究。然而通過構建PSR模型研究制約竹產業轉型因素,并結合典型案例分析的相對較少,繼續深入開展竹產業轉型相關研究仍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國第一竹鄉安吉不僅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唯一的“兩山”實踐試點縣,竹產品更是成為區域產業轉型的一大抓手。截至2017年,安吉共有竹林面積67400公頃,其中毛竹林面積58400公頃,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立竹量1.7億株,年毛竹采伐量3000萬株,全縣竹加工企業1500余家。2018年全縣竹產業產值225億,其中一產7.04億元,二產147億元,三產71.4億元。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吉竹產業轉型的典范,依托《全國竹產業規劃》《林下經濟發展政策匯編》等政策,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一二三產聯動,推動竹產業轉型。本文運用PSR模型構建了竹產業轉型的理論分析框架,并結合調查數據對公司竹產業轉型路徑進行深入探討,總結公司成功轉型的經驗,最后得出促進安吉竹產業及傳統林業產業轉型的啟示。
二、安吉三葉青公司轉型的PSR理論分析框架
PSR模型,即壓力(Pressure)—狀態(State)—響應(Response)模型,由加拿大統計學家David Rapport和Tony Friend提出,最初被該國政府用于構建經濟預算和環境問題的指標分析體系,之后被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一步完善,形成基于動因—現狀—反應的事物可持續發展邏輯路線的研究理論框架。PSR 模型是一個多維的模型結構,其中包括壓力、狀態、反應三個方面的指標,這三個不同類別的指標體系可以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該模型能較好的展現和分析事物發展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變化情況和動態機制,解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壓力是人們在政治、經濟、社會等維度上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狀態是指在壓力因素的作用下,環境狀態的變化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響應是指針對當前的狀態,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會做出什么決定或采取什么行動來改變當前狀態,使之變得更好。
由于PSR模型的涵蓋面廣、指標之間關系明確,可以反映出多種因素對產業轉型的動態影響,被廣泛運用于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評價研究。目前已有許多機構和學者結合實際情況,構建PSR理論框架評價城市環境建設、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等并獲得有效成果。轉型過程中各指標之間、各指標與主體之間會產生交互作用,使得評價系統處于一個平衡狀態。在PSR理論框架里,可持續經營狀況、資源環境、大眾消費傾向會對公司產業轉型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壓力影響。政府部門和公司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響應渠道對轉型狀態產生作用,從而對資源環境等外部壓力產生影響,整個系統形成一個有機的動態循環,動態作用機制如圖1所示。
綜上所述,基于PSR理論分析框架可以反映出各方面因素對公司轉型的綜合影響機制,評價公司林業產業轉型路徑。從研究視角上對既有研究進行補充的同時,還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提出對安吉竹產業和傳統林業產業轉型的決策支撐。
三、安吉三葉青公司轉型的PSR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及案例點介紹
本文分析所用數據以問卷調查和關鍵人物訪談的形式收集。樣本農戶選擇按照簡單隨機抽樣原則,在安吉縣靈峰寺林場周圍的村落,通過入戶調查的形式進行。研究小組于2019年8月在湖州市安吉縣靈峰寺林場周圍6個鄉鎮的9個村進行實地考察和做訪談問卷。研究組對于當地擁有林地的林農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訪談了96個樣本農戶,剔除關鍵信息缺失樣本共得到86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89.58%。
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李熙華通過與浙江和也有限公司合作,種植培育三葉青、黃精等林下經濟作物,將原有的家庭林場轉型升級為一家集主題公園、森林旅游、森林康養、中醫藥文化于一體的林業綜合體,先后經歷了初級竹產品生產加工、林下中草藥種植培育到轉型后期的林業綜合體三階段。公司成立“浙產三葉青”產業聯盟,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將公司產品線向多樣化發展,做成第一、二、三產業聯合發展的產業鏈。
本文在參考已有PSR模型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特點,歸納總結出公司林業轉型測度評價指標表。具體指標與統計數值如表1所示。
(二)公司轉型壓力(Pressure)
壓力指標表征人類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對環境的作用,如資源索取、物質消費以及各種產業運作過程所產生的物質排放等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擾動,即三葉青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可持續經營、資源環境和消費升級這三方面反映公司轉型壓力。
1. 可持續經營壓力
勞動力價格。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已經進入到結構性短缺的階段,再加上教育發展和高校擴招使竹林采伐勞動力的供給大幅度降低,導致從事林業勞動力招募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近年安吉縣平均勞動力成本已由2005年65元·d-1上升至2017年150元·d-1。見表2,林業勞動人數占家庭勞動人數比重較少,林業勞動力短缺,勞動力的需求大于供給,導致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進而增加了公司的人工成本。
土地租金。近幾年,安吉土地租金不斷上漲,三葉青公司土地租金為4477.6元/公頃·年,而普通農戶的土地租金從2010年的1650元/公頃·年上漲到2018年的4500元/公頃·年,對于普通林農來說,土地租金上漲,土地承包出去的可能性會增加。土地的流轉對于林業總體效益的提高具有影響。但對于公司來說,土地租金上漲,投入成本增加,營業凈利潤減少,造成資源成本壓力,不利于公司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竹林材用林經營平均每公頃利潤。從下圖可以看出,安吉縣竹筍、竹材的收入在1492.5~7463元/公頃之間,收入大于14925元/公頃占總數的15.87%。竹產品價格低與現階段竹產品開發利用附加值低、木材替代率高、傳統竹材經營受阻等因素有關,林農和公司都缺乏轉型動力,經濟效益下滑,傳統竹材經營利潤僅2985元/公頃左右,與日益上漲的物價相比,經營利潤難以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造成公司的經濟效益壓力。
林業勞動力平均年齡。當前,農村青年勞動力加速外流,導致大量老齡勞動力滯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進而催生了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現象。安吉林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60歲,公司勞動力結構呈倒三角形,青年勞動力數量不足。林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加劇導致竹材采伐加工效率低下,缺乏相關生態型林業發展、藥材栽培等知識人才,嚴重影響林產品產量產值,阻礙了林業產業轉型。
安吉縣林農林業經營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從表3來看,家庭平均總收入為15.36萬元,平均林業經營收入僅為1.24萬元,其中林業經營收入占總收入在10%及以下的比重最大。林業經營收入不再是家庭總收入的主要來源,說明傳統竹產業的經濟效益不能維持產業可持續發展。
2. 資源環境壓力
公益林面積占比。根據浙江省“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規定,安吉縣森林總量6.18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林面積3.142萬立方米,公益林總計3.038萬立方米,公益林面積占比49.1%。政府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林業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表明,要推進林木采伐改革、推進公益林科學經營、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在資源環境的約束下,公司轉型種植林下作物,可持續發展林下經濟。
政策性停止采伐面積占比。國家林業局宣布在2017年全面停止采伐商業性天然林,安吉縣政策性停止采伐面積占比40%,生態環保的壓力正在持續增大,必須實施森林采伐限額管理,這對公司原本采竹挖筍的傳統模式造成生產經營壓力。
3. 消費升級壓力
安吉縣人均GDP。人均GDP對林業生產效率的影響較為顯著,二者呈正相關關系。安吉縣人均GDP從2010年的41515元上漲到2017年的77097元,年均增長12.24%。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對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費需求的升級也使人們不滿足于過去附加值較低的林產品。基于目前產業發展趨勢,公司開始創新生產技術和轉變經營銷售模式來適應時代的變化。
安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安吉縣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2617元和30541元,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費者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的日漸提高,消費者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導向作用。目前消費升級所帶來的壓力,能更好地促使傳統林業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三)公司轉型狀態(State)
公司在外部壓力下,需要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充分發揮本身具有的優點,避免短板效應。通過分析公司轉型過程中的投入、產值,以便及時把握決策方向,控制轉型升級的成本。本文從公司經營狀態和資源環境狀態兩方面反映公司轉型狀態。
1. 公司經營狀態
林下經濟平均每公頃投入。基地種植傳統竹材的投入成本約1943元/公頃,收入僅為2985元/公頃左右。2015年,公司對林下經濟的投入約為119403元/公頃,每年收入為247500元/公頃,回報率約為2倍,大幅地增加了公司的收益。可見,在公司轉型林下經濟產業后,其經濟效益有了質的飛躍。在林下經濟的投入中,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和基礎設施投入也占了很大比重,有利于培育出高質量高產量的林下經濟作物。
竹材價格。由于安吉周邊地區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污染嚴重的竹材加工廠相繼關閉,剩余竹材全部銷往安吉,安吉竹加工企業廠較多使用外地竹材,導致安吉的竹材價格逐年走低。見圖3可知,從2011年到2018年竹材價格從1100元/噸下降到500元/噸,降幅達54.5%。安吉三葉青公司在竹材市場上的林業加工產品銷路不暢,利潤驟減,導致公司的年均凈收入減少。
三葉青平均每公頃產值。三葉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作為公司的主要生產藥材和發展產品,產值高達23880.6元/公頃。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一般的三葉青種植戶的產值基本在13400元/公頃左右,三葉青公司的產值可以達到市場平均產值的兩倍,僅三葉青單項的收入就遠超毛竹為公司創造的利潤。
2. 資源環境狀態
公司經營林地覆蓋率。公司選擇的林地森林覆蓋率高達85%,其土層厚度、坡度、石礫含量、海拔等經過多項考評因子的評定,林地質量佳,可用于發展林下經濟的面積廣,利用率高,并且山體的高度、地勢、林地遮陰度都十分符合栽種三葉青的嚴苛條件。森林覆蓋率高,其生物等級高,生物圈的修復能力更強,林地本身的資源也更為豐富。
種植基地建設。基地建設面積有20公頃,全部用于發展林下經濟。采用林下無紡布袋套種三葉青,全程使用有機肥,人工除草,生態除蟲,使得該公司的林下經濟對整個環境做到零破壞零污染,因此在保持了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公司不需要擔心整個種植基地用于發展林下經濟會快速消耗完資源。這些都推動了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轉型。
(四)公司轉型行為響應(Response)
公司根據外部壓力和轉型狀態而產生的行為響應。響應是指針對當前的狀態,政府、社會組織以及人們會做出什么決定或采取什么行動來改變當前狀態,使之變得更好。即安吉三葉青公司加大投入力度、發展林下經濟、帶動周圍農戶來推動產業轉型。
1. 投入措施
建設休閑養生基地。公司圍繞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理念和知識、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常用養生保健內容、常用養生保健簡易方法四個方面,在不影響當地環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態回歸原始建造法,利用當地的優質空氣、水質等環境優勢,結合基地康養等活動中心,達到“治未病”的效果,并結合章村鎮高山村衛生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務醫療體系。公司計劃2018年驗收通過國家級健康養生基地。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三葉青是一種擁有豐厚歷史文化的中草藥,《中華草本》就曾有記載:消熱解毒;祛風活血,主治高熱驚厥、肺炎、哮喘、肝炎等。此外,古人還將三葉青做成茶、糕點等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食品,形成了“三葉青”文化。公司本著傳承中華優秀中醫藥傳統文化,向當地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提出申請,投入500萬元申報三葉青為安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地推廣自己的品牌。
建設林下經濟基礎設施。公司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為各大藥廠提供三葉青、黃精等中草藥來獲取收入。其中三葉青種植條件比較苛刻,要求種植的土地肥沃,含砂石少、土質深,當地環境降水量充足或者引水方便,并且需要生長在山的背陰面。由于市場要求種植的三葉青醫療效果等同野生的三葉青以及采摘方便,公司采用了仿野生林下三葉青種植技術和林下無紡布袋套種技術,且這兩項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 發展措施
開展森林旅游。公司建立了一套共享體系,結合旅游資源,聯系多家旅行社,分攤出資,給予其享受一定期限的免費使用權。采用眾籌建立股份體系,鼓勵老百姓自覺參與租賃旅游商鋪,增強老百姓投入感,租賃的旅游商鋪除了營業收入還有年度分紅制度。此外,公司建立卡券制度,養老家庭可享受整體優惠,有養老意愿的居民也可集中組團來長租“鳥巢式”居室。近幾年大約每天有2000~10000人游客流量,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收益。
創建林產品品牌。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品牌的作用及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為了能更好推廣自己的產品,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三葉青,并正在申請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此外公司還與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展開了緊密的合作,借助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巨大的品牌效應來推廣自己的產品。
創建特色文化點。公司實施科普康養、中醫藥文化傳播校園計劃。預備建立中醫藥科普展覽廳,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習,培養學生對中醫藥的認同和興趣。舉辦安吉縣首屆藥膳節,建立長約1.5km的藥膳展示長廊,宣傳藥膳品牌,同時向游客展示公司開發的藥膳真空包裝素材計劃,提升品牌受眾面和口碑。加大投入打造綜合性文化小鎮,修建了長2.8km左右的機耕路、約100m2健康養生活動室、3塊農事體驗活動區塊等,以此來促進2018年驗收通過國家級健康養生基地。
發展林下經濟。公司發展林下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三葉青年均收入可高達30萬元/公頃。公司還利用三葉青強大的醫用價值,與浙江中醫藥大學合作研發與三葉青相關的產品,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此外,公司種植的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白芨 Bletilla striata Reichb. F.等中草藥所屬“藥食同源”,將其加工成食品進行售賣,也帶來較高的收益。
3. 示范帶動
安吉三葉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了回饋安吉縣這一方水土,決定投入一定的資金,幫助林農完成產業的轉型。目前已經帶動農戶數約45戶,種植的三葉青面積高達13.3公頃,每戶林農平均增收約10000元。公司在前期為林農提供資金和相應的技術,指導林農采用仿野生林下三葉青技術和林下無紡布袋套種技術進行種植三葉青。在種植后期,公司統一收購林農手中的三葉青,防止林農手中的三葉青滯銷。
四、結論與啟示
(一)主要結論
第一、公司產業轉型的主要壓力來自資源環境、政策規定和經濟增長。近年來安吉縣竹產業發展現狀低迷,竹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公司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總體來說存在竹材價格低、林業勞動力短缺、林業經營收入減少、傳統竹產業效益下降、林農轉型意識薄弱等問題,傳統發展模式對當地環境資源壓力大,政府政策有嚴格的環境指標規定,人均收入增加帶來的消費升級都是竹產業轉型的主要壓力來源。
第二、公司在經營狀態和資源環境狀態方面做出調整來提高產業轉型質量。林下經濟和資源保護是公司竹產業轉型的兩大狀態,公司將三葉青作為產業轉型的跳板,在成功培育出高質量高產量的三葉青后,采取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種植黃精、白芨等百余種中藥材并結合生產農副產品,實現林業產業發展。在資源環境方面,公司增加種植基地建設面積,擴大經營林地森林覆蓋率,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林區生態環境的同時,成功探索出一條立足于三葉青的轉型之路,極大地增加了公司收益。
第三、公司加大投入力度、發展旅游產業并帶動周圍林農來助力產業轉型。公司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階段采取了多種措施。在資金投入和公司發展方面,公司加大休閑養生基地建設和林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開展森林旅游,建設中草藥植物認知園,吸引廣大游客進園觀賞,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中草藥文化;實施森林康養項目,建設“鳥巢式”居室;申報三葉青安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加文化點創建和林產品品牌個數;輻射式帶動周圍林農種植三葉青,促進林農增收。積極推動公司從一個原竹加工基地轉型成為集種植、加工、生態、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林業綜合體。
(二)啟示
上述案例分析結果與結論對促進安吉竹產業轉型以及傳統林業產業轉型具有如下幾點啟示:
第一、有效利用國家扶持政策以加快轉型速度。傳統林業產業可以根據政府免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財政政策,為林下產品生產、交易等環節降低成本。傳統企業需積極發展成為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精品莊園、龍頭企業和林農專業合作示范社,響應政府的質量技術規范指導和品牌運營政策支持,協助產業協會和企業戰略聯盟共同打造區域品牌防偽體系。
第二、發展第三產業連帶經濟以提高轉型質量。傳統企業在發展林下生態森林旅游的同時銷售富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采取線上和線下相互結合的銷售模式,由線上向線下引流,降低實體店成本。建設中醫藥特色旅游基地,發展中醫藥特色的生態旅游,打造國際級健康養生基地,以中藥材和養生為主題開展慈善募捐活動。
第三、打造具有特色的產品品牌以夯實轉型根基。經營者要樹立品牌意識,申請屬于企業獨有的產品品牌。重點培育以三葉青、黃精、有機山核桃 Carya cathayensis Sarg.等為代表的安吉特色產業,加大林下作物的良種基地建設力度,以“實現健康養生革命,讓天下人吃出健康”的經營理念,著力打造特色健康生態林產品品牌。
參考文獻:
[1]宋洪遠.關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農村經濟,2016(10).
[2]張屹山,崔曉.資源、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物料平衡原則下的省級農業環境效率計算[J].農業技術經濟,2014(06).
[3]冉瑞平.西南地區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中的林農行為分析——來自四川邛崍市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06(09).
[4]楊水生,徐秀英,符椒燕,等.勞動力老齡化對竹林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J].林業經濟問題,2017(03).
[5]Li, Min, Sicular, Terry. Aging of the labor force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rop production[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3,5(03)
[6]王立磊,戴芳,胡慧敏.林業產業結構對其總產值的影響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0(06).
[7]陳欣怡,鄭國全.安吉縣竹林經營碳匯項目計量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8 (04).
[8]陳麗軍,蘇金豹,趙希勇,等.我國森林旅游產業優質化發展對策研究——以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2019(02).
[9]王玉芳,郭娟,周妹,等.林下經濟發展促進了林區經濟轉型嗎?——以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7(03).
[10]劉德弟,宣裕方,李蘭英.安吉縣竹產業發展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05(01).
[11]陳楠,郝慶升.基于PSR模型和熵權法的家庭農場創業環境綜合評價——以吉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08).
[12]謝小青,黃晶晶.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創業環境評價分析——以武漢市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7(02).
[13]廖仕梅,劉衛平,魏朝富,等.基于PSR模型典型山區耕地集約利用及其驅動力研究——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05).
[14]劉雯雯,楊椅伊.基于PSR框架1999~2008年西北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評價[J].林業經濟問題,2013(04).
*本文系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項目“臨安竹產業轉型升級驅動因素與發展對策研究”(編號:2018R412036)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浙江農林大學人才啟動項目“浙江省竹產業轉型驅動因素與轉型效果評價研究”(編號:2018FR032)階段成果之一;本文受國家林草局林業軟科學研究項目(2019131017)資助。
(作者單位:祝可馨、劉強,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鄭春穎,安吉縣靈峰寺林場)